相差448票,欧议会表决通过,中国稀土出口量扩大,买家准备囤货

前言

相差足足448票,欧洲议会想要强逼中国答应一件事,中美关税战缓和带动中国稀土出口,国际买家抢疯了!

中国此前稍微收紧了稀土等物资的出口,这立刻引发了大批西方国家的不满。近日,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和14票弃权的结果,即448票的巨大差距通过了一项谴责中国的决议,污蔑中国管制稀土出口的行为“毫无道理”,称中国在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一部分欧洲议员宣称,对于那些中国拥有优势的领域,欧洲未来需要强化自己的短板。言外之意,欧洲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不从中方这边买东西。然而,目前欧洲议会的核心诉求还是一个,那就是要中国出口更多的稀土,满足他们的需要。

欧洲议会的双重标准与矛盾心态

欧洲议会最近闹了个大乌龙,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的悬殊差距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毫无道理”,还宣称中国在利用“垄断地位”威胁全球供应链。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决议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矛盾——欧洲一边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一边又嚷嚷着要“降低对华依赖”,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先看看数据。2024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总量的46.3%,也就是6000吨。更夸张的是,欧盟用于高科技产业的稀土加工品,比如高性能磁铁,超过80%都得从中国进口。

说白了,欧洲的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甚至部分军工装备,都得指着中国的稀土过日子。就像法国企业MagREEsource,本来雄心勃勃要在2027年生产1000吨磁铁,可这点产量连中国对欧出口量的零头都不够。

但欧洲议会的老爷们似乎忘了这个现实。他们在决议里又是“关切”又是“敦促”,可真要落实“降低依赖”,马上就露了馅。比如欧盟推动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虽然列了47个项目,法国占了9个,可实际进展慢得像蜗牛。

法国Solvay集团重启的稀土分离厂,产能连中国一个小车间都比不上。更搞笑的是,欧洲一边喊着要“自主可控”,一边又拼命向中国申请稀土出口许可证。今年6月,中国商务部加快审批速度,已经给欧洲企业批了不少额度,可还有几百份申请堆在那儿排队。

这种矛盾心态,说白了就是“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欧洲议会的议员们大概以为,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中国乖乖打开稀土闸门,自己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可他们忘了,稀土不是大白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有权利根据自身利益调整出口政策。就像中国驻欧使团说的,稀土是军民两用物资,中国的管控措施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更讽刺的是,欧盟自己对高科技产品出口也有严格限制,却反过来指责中国“双重标准”,这不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中国稀土管控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安全需要。稀土这东西,听起来不起眼,却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从手机芯片到导弹制导系统,从电动汽车电机到核磁共振仪,都离不开稀土元素。更关键的是,稀土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

比如铽和镝,既是制造高性能磁铁的关键材料,也是F-35战斗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美国国防部自己都承认,美军超过80%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的稀土材料。

中国作为稀土生产和加工大国,一直承担着全球供应链的责任。过去几十年,中国以全球36%的储量,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产品。但过度开采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周边的生态破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中国从2010年起逐步实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这完全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管控措施并非针对欧洲。只要欧洲企业遵守规定,正常的商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比如中国专门为欧洲企业设立了“快捷通道”,简化出口许可证的审批流程。

今年6月,中国商务部还特别批准了一批欧盟的稀土出口申请,缓解了欧洲部分企业的生产压力。但前提是,这些稀土必须用于民用领域,不能转卖给第三方。之前泰国和墨西哥就发生过稀土转口美国的案例,中国对此坚决说“不”。

相比之下,欧洲的指责显得格外苍白。欧盟一边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一边又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封锁。比如荷兰ASML公司至今仍被禁止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

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只会让中欧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正如中国驻欧使团指出的,稀土问题本不应该成为中欧关系的障碍,只要双方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完全可以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欧洲的现实困境与未来选择

欧洲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死循环”: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稀土来维持高科技产业和绿色转型;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偏见又让他们不敢正视这种依赖。这种矛盾,让欧洲在稀土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先看短期。欧洲的稀土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全球88%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欧洲唯一的稀土加工厂是爱沙尼亚的Silmet,产能还不到全球的1%。

更要命的是,欧洲连稀土矿都少得可怜。瑞典的基律纳地区虽然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却因为环保争议和政治博弈,一直无法开发。这就意味着,即使欧洲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至少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实现。

再看长期。欧洲不是没有努力过。比如英国HyProMag公司开发的稀土回收技术,能从废弃磁铁中提取稀土材料,预计到2030年可以满足欧洲30%的需求。德国Heraeus Remloy公司新建的回收工厂,每年能处理600吨稀土废料,减少80%的碳排放。但这些项目规模太小,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关键的是,欧洲缺乏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采矿到分离,从精炼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投资和技术积累。而中国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欧洲要想复制,谈何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最佳选择其实很明确:放下政治偏见,与中国开展合作。比如中欧可以建立稀土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明确双方的安全关切;欧洲可以投资中国的稀土加工项目,换取稳定的供应;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发稀土回收技术,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洲议会通过涉华决议答记者问 2025-07-11 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出口量   稀土   议会   中国   买家   欧洲   欧盟   中欧   决议   全球   磁铁   使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