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往事: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利?中央苏区是最大稀土产区

中国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最近很火,让大家知道了中国稀土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其实这个地位即使在民国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时中国就已经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出口国了,一度占到全球产量的90%以上。

而当时国内的主产区就在现在的江西,以及广西。

而且,江西的主产区就是在赣南一带,正好是当时的中央苏区的范围。

中国当时能够出口的产品极其有限,大宗商品主要就是钨矿也就是稀土、猪鬃和桐油等原材料。

因为中国掌握90%以上的钨矿出口,所以在一战后到二战前这段时间里,各国都希望从中国获得稀土矿石。

其中和国民政府合作比较多的,主要就是德国。

德国因为在一战后受到条约的限制,其国内的武器装备生产受限制,但在1930年以后德国已经恢复过来了,希望能与其它国家合作生产武器装备,一部分供应德国,另外也可以出口。

中国当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合作对象,因为武器装备的生产离不开稀土。

这也是为什么国民政府能够得到德国的青睐的主要原因。

德国和当时的国民政府合作,制订了一个很庞大的工业计划,大体上是在当时国民政府能够实际控制的南方地区建立大量的工厂,其中包括钢铁厂、汽车厂、军工厂等。

按照当时德国和国民政府制订的计划,要把湖南打造成德国的巴伐利亚那样的工业中心区。

不过,这是以中国能够稳定的提供钨矿为前提的。

所以,德国当时不仅和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合作比较多,往来密切,而且还在军事上有很多合作。

比如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德国派来的冯·塞克特元帅来给蒋介石当军事顾问,制订了堡垒化推进的围剿政策,加上红军指挥策略上的一些问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还有所谓的德械师,也是当时国民政府与德国进行军事合作的产物,按照计划,国民政府当时准备编练三十个这样的师,来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

中央苏区当时控制着钨矿的主产区,但是缺乏对外合作机会,自己也没有冶炼能力,只能偷偷通过广东出口。

中央苏区当时的财政来源也很紧张,钨矿的收入非常重要,而要进入广东,就需要和广东当地军阀合作,从而私下和广东当时的军阀陈济棠建立了联系。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在长征初期通过江西与广东的边界地带的时候,广东军阀非常默契地没有进攻红军的原因,因为之前就私下有过合作。

中央红军长征之后,国民政府对赣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打砸抢烧,一方面继续清剿留下打游击的红军,一方面重新建立统治秩序,一度号称石头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对苏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

而在这之后,国民政府就一直控制着赣南地区,钨矿的出口就比较稳定了。

一直到抗战期间,日军进攻越南,切断云南和越南之间的交通,导致大量德国原计划要出口到中国的工业产品被日军抢走,其中包括大量的轮胎。

当时国民政府很多重要人士的子女都被送到德国留学,比如蒋纬国,还有新疆军阀金树仁的儿子等等,国军还选了一批将领到德国去留学,比如黄维、邱清泉等等。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出国考察,去的也是德国。孔祥熙去德国访问,还和希特勒合影。

也是因为国民政府与德国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在抗战一开始的时候,居中调和中日最积极的反而是德国。

后来国军高级将领和高级官员其实多数人对德国的印象不错,包括蒋介石都认为,德国人和他合作的时候比较职业,没有提过多的额外要求,反而是后来的美国人老是提附加要求,比如动辄指责国民政府太腐败了之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历史   稀土   苏区   产区   中国   往事   中央   德国   国民政府   广东   军阀   江西   武器装备   红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