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纳福·记忆中的奶奶包粽子

谈起端午节,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包的粽子。

粽子最重要的莫过于里头的糯米了!每至端午佳节,奶奶总会从市场上买来一小袋一小袋的白糯米,糯米清香四溢,简直叫人想一把吃下去,糯米是要泡一夜的,在这之前,我总是会耐心的看着奶奶包粽子。

首先,奶奶选的粽叶就不一样,我们这边靠南,用的粽叶大多都是竹叶,宽大的竹叶散发出一种清香,它与县城上买来的粽叶不同,颜色是翠绿的,时常会有一两滴露珠从中滴落,选粽叶很有讲究,一定要那种宽大的笨竹叶,大约有30多厘米长,厚度也要控制,必须要那种一毫米到两毫米之间。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首先把泡了一夜的糯米拿了出来,晶莹剔透的糯米中略带一缕鹅黄,那股子清香更加浓郁,从中也带着一股子酒香,颗颗饱满,粘在一起,用手可以提起一大串。奶奶将一盆糯米搬到厨房,用捍面杖将糯米进行搅拌,一定要力量赤道,如果用力轻了,那么米团将没有一点劲道,如果力量大了,会累死拌糯米的。随后奶奶抽起那一叠青色的若叶,从中拿起一张,将糯米均匀的放在叶子的正中央,再在中间放一颗红色的枣儿,一团白色中点缀着一点红色,也别有情趣。放好糯米后,当然就是开始包了,奶奶将下面的一片叶子向上折,将上面的叶子向下翻折,最后将上头一拧,奶奶的动作之优美就像京剧中的青衣,再用线一捆,一个可爱的粽子便包好了。

看着奶奶的样子,我的心中痒痒起来,也拿起一片叶子,模仿着奶奶的样子,动作笨拙的向上翻转,后果可想而知,要么阵子被我包成了三个角的,要么就是漏米了,要么就是将糯米弄到额头上,活脱脱一个丑角儿!

粽子包好了,下一个步骤当然就是开始煮,奶奶将一个个粽子放在木桶里,随后放在土灶中煮,我忙着为土灶添柴火,不过一个小时,一股股粽子的味道便从土灶的缝隙露出来,爬过地面,直钻我的鼻眼。我贪婪地允吸着清香。再过一会儿,锅盖被奶奶揭开,一阵白气直冲天花板,奶奶将盖子放在旁边,打开风扇,将热气吹散后再将一个个粽子从中取出,刚出灶的粽子相当烫手,我将粽子放在手中来回丢,半晌,热渐渐退去,我剥开粽叶,从中露出嫩黄色的糯米,我不喜欢吃枣,奶奶便将枣儿挑去,糯米中间被染成了一片红色,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思绪回到现实,奶奶在何处?那美味的粽子又在何处?那浓浓的爱又在何处?

又到端午时节,身处异乡的您何时归来?
#端午纳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6

标签:美食   端午   奶奶   糯米   粽子   土灶   清香   竹叶   叶子   小袋   股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