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化债获广西全力支持”冲上了热搜,为经济敲响怎样的警钟?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25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4年,因城轨未批先建遭拆除而受到不少关注的柳州,在2025年6月底,再次站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之下。

这一次,报道的媒体档次很高,当然,相关的内容也非常有看头。

据头部官媒新华社报道:

6月25日,广西自治区党委在柳州(而不是南宁)召开了一次特别常委会,提出“举全区之力支持柳州化债破局突围”。

图片来源:见图

作为西南工业重镇和广西省域副中心城市,柳州“在广西发展全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但省级层面专门为一座城市召开化债会议,且明确要“举全省之力”,实为罕见。

如此不同寻常的“大动作”背后,柳州到底怎么了?

消息出来以后,受到了舆论环境以及民众的大量关注和热议。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事情有一些夸张,尤其是广西的朋友更是纳闷,凭什么举全区之力去帮柳州呢?

这个事情,显然不简单,而且,通过这个事件折射出来的一些本质,以及信号,更是大有门道。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从一个务实理性,有依有据,注重逻辑的角度,好好聊一聊这个“广西举全区之力支持柳州化债”的最新热点舆论事件。

这里需要提前特别解释一下,广西在中国的行政规划里面比较特殊,全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简称“桂”,中国南部的省级行政区,因为是自治区,所以这一次说的“举全区之力”,等同于其他省份说“举全省之力”,一个意思。


阅读提示: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广西表态要全力支持柳州化债,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柳州债务压力到底有多大?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柳州全市政府债务余额1042.72亿元。其中:

一般债务271.03亿元,专项债务771.69亿元;

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788.44亿元。

注意,这一负债水平“均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也即已经是前期经过努力化债后的状态。

此前,有数据显示,柳州的城投债务规模居广西第一,甚至接近首府南宁的2倍。

图片来源:见图

2023年,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中,柳州就榜上有名。

那么,既然目前柳州负债水平已经退回到红线范围内,为何此番广西还要专门强调举全省之力支持柳州化债?

柳州2024年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9亿元,下降4.8%。

如果靠柳州自己“挣钱还债”,“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7年左右才能还清。

这些债务如果按照3%的年利率,每年产生的利息就是30多亿元,占了柳州一般预算收入的20%左右。

如果这些债务这么去看,其实完全可以说问题不大。

1042亿债务总额和149亿年收入虽然看起来差别很大,但是其实这个负债率还算正常。

许多地方的债务和收入比,比这个要高不少。

但门道就在这里了:熟悉中国债务模式,以及政府债务性质的人都知道,显性债务其实没有什么风险。国家和政府信用托底,就是打官司也占着理。

更关键的是隐形债务,有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柳州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达2397亿元,远超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主要集中于城投平台(如柳州投控、东城集团等),占广西全区城投债余额的40%。

这两千多亿可能还只是有息债务,其他的诸如工程款呀,政府承诺的奖补资金,拖欠的工资费用等,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

假设这2397亿的“有息负债”利息是6%,那么一年的利息留就要143亿。

换句话说,柳州全市所有财政收入,不吃不喝,可能归还隐性债务的利息还不够……

结合柳州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情况,有些雷,大概率是捂不住了:

数据上看,柳州市的经济增长已陷入瓶颈,2024年实际经济增速仅为1.5%,位居广西各地级市最后一位,且2024年柳州GDP仅为2951亿元,低于2018-2023年的水平(分别为3054亿元、3128亿元、3177亿元、3057亿元、3109亿元和3116亿元)。

也就是说,2018年以来,柳州的名义GDP不仅没增长,还出现了萎缩。

一边,是发展停滞,土地财政受大周期影响趋于停摆,政府进项捉襟见肘;

另一边,是显性债务背后规模庞大的隐性债务(规模大,而且利息高)带来的偿债压力。

还有一个方面,是柳州的支出却在快速增长——2024年,柳州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462.23亿元,增长21.7%。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广西在此时为何强调要举全区之力支持柳州化债破局突围。

因为单靠柳州自身目前的状态,要彻底突围,实在不太现实了,而且,这事儿,能被拿到台面上来说,说明基本已经到了各个维度都拖不得的程度了。

不管债务主体是银行,还是地方城投,如果柳州上一级政府再不出手,违约暴雷,信用冲击,恐怕是躲不掉的了。

这里面的逻辑,还有门道,不复杂吧?

柳州城市鸟瞰(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结合数据和现实的综合分析:柳州,何以至此?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柳州这个省内第二的城市,走到这一步的呢?

从“柳州市债务化解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专题会的相关表述,可以窥见一二:

首先是政绩冲动裹挟下的决策失控。

柳州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是前两任主政者郑俊康、吴炜主导的“大跃进式”城市扩张战略。2016年,柳州提出“一主三新”城市发展蓝图,将轨道交通、产业新城等作为核心抓手,试图通过基建投资拉动GDP高速增长。

然而,这种决策完全脱离实际——例如轻轨项目在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情况下强行上马,总投资额高达186亿元,却因人口密度不足、运营亏损风险过高等硬伤沦为“空中楼阁”。最终形成176.95亿元隐性债务窟窿。

在百度百科里,至今可以查到“柳州幻想柱”的词条,说的就是柳州未获批建设的轻轨项目遗留的墩柱,这个强行上马的项目,最终造成了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

2024年年底,这些柱子被拆除。

其次是权力监督失效下的融资狂欢。

郑俊康、吴炜主政时期,权力寻租与金融杠杆深度捆绑:一方面,城投平台成为政商利益输送的管道,直接导致项目成本虚高、质量失控;另一方面,自治区分管领导蓝天立、唐仁健等人默许甚至纵容违规融资,形成“上级背书+下级操作”的共谋链条。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更致命的是,债务扩张与个人升迁直接挂钩——主政者通过“负债换GDP”创造短期政绩,而接任者因忌惮风险暴露选择“借新还旧”,最终形成两千多亿元债务雪球。

最后是产业转型滞后下的经济失血。

柳州债务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困境。作为“西南工业脊梁”,柳州长期依赖汽车、机械等重工业。但是,2024年,其燃油车产量同比下滑,柳钢集团也净利润暴跌,这都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现况。


综合看下来,其实不仅仅是宏观形势,地产周期的原因,宏观理由在柳州这个城市上的作用是有,但是不是绝对的主导,结合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问题披露,以及一些现实细节来看,用这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告里面的一句表述,其实就能很好概括:

柳州的债务问题,看似金融风险,实则是政治生态问题。

进一步翻译这话,就是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出问题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信号分析和趋势讨论:这个案例,揭示了哪些警示信号,接下来,该怎么看?


柳州化债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回事了,该说的也说到位了。

那么,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灵魂拷问就来了:这次柳州的债务问题披露出来,只是一个个例么?

当然不是。

本质上柳州今天的困局,只能说是中国一个时代的尾声注脚符号而已。

类似柳州这样债务危机和问题,放眼全国,绝非孤例,而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债务驱动增长”模式的缩影。

柳州当下的困局,折射出地方政府在政绩冲动与债务扩张之间的深层矛盾

——当“负债换GDP”的短期逻辑取代了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量,当权力寻租与金融杠杆形成共谋链条,系统性风险便如影随形。

也不用取笑柳州,毕竟人家的问题敢摆在台面之上去解决和讨论,放眼中国,有多少类似的城市存在这样的风险和问题,还遮遮掩掩,不敢示人,能拖一天算一天的?

柳州这次彻底暴露的危机,最有价值的警示信号,是揭示了中国过去绝大多数城市传统发展模式的终结:

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扩张、倚重基建投资的增长引擎、依托政商捆绑的融资狂欢,在人口红利消退与产业转型压力下已难以为继。

那接下来,以柳州为例,这个化债问题的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该怎么看呢?

几点基于逻辑的理性研判:

第一,中国的大基建时代,会加速刹车。

从国家的角度,对于未来的大基建项目,必然会严格管理,并且建立倒查、追责的制度,让那些抱着“我升官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投机分子无缝可钻,让他们付出蛮干的代价。

在大基建中出现的腐败行为的,也将受到监管的严厉制裁。

第二,城镇化一定带来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要承认这个规律,不能逆规律。

绝大多数省内第二城,除了几个经济头部省份之外,基本上在存量时代,所面对的债务出清压力和违约风险考验,都是很难的。

对于绝大多数不具备经济优势,底子薄的省份和地区而言,一个核心城市可能就是极限。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经济规律决定的残酷现实。

绝大多数省份所谓的第二城,会在这轮化债完成以后,进一步出现收缩。

大家看看下图这些省份搞的第二城,有没有发展的特别好,名气特别大的?

图片来源:见图

第三,面对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困境,需要化解的不仅仅是地方债务,更需要化解的是腐败以及地方官员权力的任性。

反腐,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具备破局思维的体制规则设计,都是给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

现如今各地方政府的债务困境并不是一两天才出现的,也不是凭空出现,债务的飙升往往伴随着很多腐败行为。

这个事情上,也不要笑柳州,其实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一个现实的逻辑就是:如果不改变一些地方主政官员的这种政绩观,进一步约束他们的权力,化债估计就不会有尽头。

所以,随着国内化债主线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对于反腐和管理部门水平的提高,同样也是值得重视的主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这个事件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文章最后,简单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从个体的角度来说,这个案例和事件,对于未来城市的选择,可以说给出了很重要的警示信号。

大多数缺少产业竞争力、人口竞争力的三四线城市,房屋、土地的价值将进入漫长横盘期、筑底期。当年建设的豪华基础设施,比如会展中心、体育馆、轨道交通等,可能因缺少维护资金而停运,甚至沦为供人凭吊的遗址。

当城市精致的妆容凋谢(比如学校合并、公交停运)后,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离开。

不要试图在有类似问题和风险的城市,获得什么好的机遇和发展,更大的可能,是成为债务压力分担的基数。

很残酷,也很现实。

其次,从柳州这次全区之力支持化债的事件信号来看,很多小城市,县城的婆罗门群体,可能接下来也要过上苦日子了。

人情资本,关系裙带这东西,在上行期自然是财富加速器,但是在下行阶段,基本上没啥用了。

当然,有些惯性不会马上消失,但是随着人口流失,本地产业萧条,叠加国家转移支付的收紧,有些事,不是不想就不会发生。

毕竟总是要尊重规律的不是?

最后一点,随着各地化债的推进,这个阶段的艰难和紧缩体感会呈现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

当下显然还没有到达风险披露,化债全面发力的高峰阶段,而绝大多数人,对于这样的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必然过程,是缺乏认知,或者盲目乐观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

永远不要在风险出清,债务化解的阶段,去进行豪赌和冒险。

这样的阶段,现金为王,保守谨慎,才是生存王道。


以上,就是对“柳州化债获广西全力支持”的热点事件,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柳州   广西   警钟   经济   债务   城市   中国   全区   来源   风险   隐性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