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降温,越要控制锻炼?提醒:60岁后,锻炼要改掉3个坏习惯

“今早可真冷啊。”天刚蒙蒙亮,小区的晨练队又聚在花坛边。65岁的王叔拎着保温杯,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往常他是最积极的那一个——跑步、甩手、拍腿,一套动作下来浑身发热。可这几天气温骤降,家人劝他:“别太早出去跑,新闻都说冷天晨练容易出事。”

王叔半信半疑:“锻炼不是最健康的事吗?怎么还会出问题?”

其实,这个疑问,不止他一个人有。每年入冬后,医院心脑血管病门诊量明显增加,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冬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夏季高出约25%,而清晨运动时段最为危险。

锻炼当然是好事,但季节不同、体质不同,运动的方式也该不同。

今天,我们就聊聊为什么天气越冷,锻炼越要“稳着来”,以及60岁以后,哪些运动习惯该改一改。

一、冷天锻炼,小心“健康陷阱”——身体其实在偷偷喊停

那天,王叔像往常一样清晨五点半出门。气温只有三度,他呼着白气,跑了一圈感觉胸口有点紧,却没当回事。医生后来告诉他:“不是你跑的问题,是你选错了时间。”

1. 冷空气让血管“紧张收缩”

冬天一冷,血管为了保温会自动收缩,血压随之上升。尤其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稍一剧烈运动就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毋扰乎阳。”意思就是冬天人体阳气应收敛,不宜大动。

2. 清晨是血压最高的时段

医学统计显示,早上6-9点是血压波动的高峰,心脏本就处在“紧绷模式”。若这时去跑步,容易让心脏负担骤增。北京协和医院曾分析冬季心脑血管事件案例,近四成发生在清晨运动后。

3. 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运动时呼吸加快,冷空气直灌入气道,可能引发咳嗽、哮喘甚至慢阻肺急性发作。中医讲“寒则伤肺”,正是这个道理。

二、越坚持越危险?60岁后,锻炼的3个坏习惯要改掉

王叔的“晨跑惊魂”并不是个例。很多老年人明明天天锻炼,却不见得更健康。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方法。

坏习惯1:天没亮就出门

不少老人喜欢“抢第一缕晨光”,但冬天的第一缕阳光往往伴着最低温。

数据显示,凌晨5点到7点是冠心病突发的高峰期。建议: 把锻炼时间调整到上午9点到11点或下午2点到5点,等气温稍升、身体苏醒后再动,效果更好更安全。

坏习惯2:不热身、穿得少

“出汗就不冷了”是个误区。冷空气会让肌肉僵硬、关节润滑差,贸然运动容易拉伤或摔倒。运动医学专家建议,热身至少10分钟:原地踏步、抬腿、转肩,让身体“热起来”。

《中医养生论》中说:“动而不暖,寒气入骨。”穿衣宜分层,运动时可随体温增减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

坏习惯3:拼命式锻炼

有的老人总觉得“出一身汗才算练到位”,其实过猛运动会导致关节磨损、心脏负担加重。

中华医学会的《老年人运动指南》建议:

三、聪明的锻炼,更能延年益寿——老年人的“黄金运动法则”

经历那次胸闷后,王叔吸取了教训:不再天没亮就跑,而是等太阳升起来再慢走。几周下来,他发现自己反而精神更好,睡得更香。

1. 时间选得巧,健康自然来

上午9-11点、下午2-5点是“黄金运动时段”。这时血压平稳、空气质量相对较好,既能活动筋骨,又能避免寒冷刺激。

2. 热身要足,冷身也别忘

运动前后都要让身体有个“缓冲期”。先热身10分钟,再进入主运动;结束后放松5分钟,让心率和血压慢慢回落。

3. 动作宜柔不宜刚

中医讲“动静相宜,和则寿长”。对老年人来说,太极、八段锦、健步走、伸展操都是极佳选择。既能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

4. 留心天气与空气质量

雾霾天或气温骤降时,减少户外活动,可转为室内体操或瑜伽。保持呼吸顺畅,比“坚持”更重要。

5. 定期体检,个性化调整

有慢性病或服药者,应让医生帮你设定运动量。身体状况变化时,也要随时调整。

结语:健康不是拼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那天清晨,王叔没有出门,而是在客厅里慢慢做起了伸展操。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地板上,他笑着说:“原来运动不求多,求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养生   习惯   冷空气   血压   清晨   身体   气温   健康   老人   时段   老年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