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8年:茶餐厅里的烟火气

今天,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8年整。新闻里会有庆典,会有回顾,但在那些高楼大厦和霓虹闪烁之外,支撑着香港的,始终是那些最日常、最烟火气的瞬间——它们无声,却比任何宣言都更有力量。

莲香楼里,拼桌已是常态

清晨,中环老字号莲香楼。推着点心车的阿姐嗓门依旧洪亮,拼桌的陌生人低头看报,偶尔抬眼点头示意。邻桌几位白发阿伯,用夹杂着英文的粤语,争论着马经,也抱怨着楼价。这份拥挤嘈杂里的“自在”,是香港骨子里的韧性与秩序。回归28年,生活的底色没变,那份在逼仄空间里活出滋味的本事,刻在港人基因里。

后巷阿婆的小生意依旧热闹

深水埗的后巷,头发花白的阿婆准时摆出她手工缝制的零钱包和钥匙扣。没有华丽的店面,甚至没有固定摊位,风雨无阻。问她这些年感觉如何?她摆摆手,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有手有脚,做得动,就得啦!” 28年,无数这样的微小个体,构成了香港经济最真实的毛细血管。

维港的灯光秀下,多了普通话的童声

夜晚,星光大道挤满游客。维港两岸璀璨依旧,但耳边听到的,除了熟悉的粤语、英语,还有更多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一个内地来的小男孩指着对岸的摩天轮,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和电视里一样!” 这种“一样”,是二十多年交流融合最直观的注脚。 隔阂或许仍有,但新一代的认知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已是自然而然。这份日常化的认同,弥足珍贵。


28年,香港变了:天际线更高了,普通话更普及了,与内地的联结更深了。

28年,香港没变:茶餐厅的碟头饭分量依旧足;的士司机依然健谈;那份“执生”和“捱得”的精神,依然在街巷间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美食   烟火   茶餐厅   香港   粤语   普通话   阿婆   天际线   日常   内地   妈妈   逼仄   阿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