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引发美国科学界广泛震惊和愤怒的政策转变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已在最近一轮享有盛誉的研究生研究奖学金项目(GRFP)评选中,将生态学、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整个生命科学领域拒之门外。与此同时,该轮次的500个新增奖学金名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比例,压倒性地流向了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这与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的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战略技术的目标高度一致。
这一毫无预警的资金分配大洗牌,已在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风暴。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此举表示强烈抗议,他们担忧这不仅是对NSF长期以来支持基础研究和跨学科平衡使命的背弃,更是对科学英才选拔精英制度完整性的侵蚀,并可能对美国的科研生态和人才多样性造成长期且难以挽回的损害。
这场争议的核心,源于NSF在2025年度GRFP评选中采取的非同寻常的两步走流程。今年4月,NSF公布了第一轮约1000名获奖者名单,其学科分布基本遵循了该项目数十年来的传统格局,各个科学领域均获得了相对均衡的代表。然而,问题的爆发点在于6月13日宣布的第二轮评选。NSF决定从第一轮评选中获得“荣誉提名”的约3000名优秀申请者中,再额外遴选出500名获奖者。正是这500个名额的分配,彻底暴露了其资助重点的惊人转变。
根据两位前GRFP项目主任吉赛尔·穆勒-帕克(Gisele Muller-Parker)和苏珊·布伦南(Susan Brennan)对数据的深入分析,这种差异堪称触目惊心。在生命科学领域,尽管有962名学生在第一轮中获得了颇具含金量的荣誉提名,但在第二轮评选中,他们无一获奖——获奖人数为零。这一结果,对于一个在传统上占据GRFP获奖者总数约五分之一的庞大学科而言,无异于一次彻底的“清零”。
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遭到冷遇。在187名获得心理学荣誉提名的学生中,仅有7人最终获得了奖学金;而在114名社会科学荣誉提名者中,这一数字仅为8人。地球科学领域的境况稍好,但242名荣誉提名者中也仅有25人成功“晋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政府列为优先发展方向的领域则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203名荣誉提名者中,竟有超过一半(125人)在第二轮中被授予了全额奖学金。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260名荣誉提名者中,也有高达101人最终胜出。工程学领域同样表现抢眼,594名荣誉提名者中有123人获得了这一宝贵的资助。
面对如此悬殊的数据,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NSF的突然转向?NSF的发言人拒绝对其遴选标准或分布不均的原因发表评论,但这并未阻止科学界的追问和担忧。许多批评者认为,这并非一次基于科学价值的偶然调整,而是一次清晰地反映了现任政府政治议程的政策干预。
穆勒-帕克和布伦南在致《科学》杂志的邮件中指出,尽管美国国会曾授权NSF应对“关键STEM领域”的需求,但该定义在历史上一直被广泛地解释为涵盖所有NSF支持的学科,从半导体设计到气候变化下的人类行为研究。她们表示,无法理解NSF为何会在没有明确立法授权的情况下,突然对资助方向做出如此剧烈的、具有歧视性的改变,并警告称这种趋势若得以持续,将对美国STEM人才的培养构成“巨大风险”。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这一转变对科学多样性的潜在冲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卡萨雷斯(Christian Cazares)指出,被此次评选“抛弃”的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通常拥有更高比例的女性和少数族裔学生。而被大力扶持的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等领域,在历史上则由白人和亚裔男性主导。
“学生们总愿意相信这个过程是基于学术成就的,”作为家族中第一位大学生的墨西哥裔科学家,卡萨雷斯说道,“GRFP是面向早期职业科学家最重要的奖学金之一。如果它现在变成了政府执行其优先事项的另一种工具,那就向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他们可能在科学界不受欢迎。”
众多科学家认为,这种试图“挑选赢家”的资助策略是极其短视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传粉生态学家亚历山德拉·哈蒙-特雷特(Alexandra Harmon-Threatt)警告说:“不进行全面的投资,会损害美国的科学未来。我们很难知道在5年、10年或15年后,我们会在哪些领域出现需要填补的重大缺口。”今天的传粉昆虫研究,可能就是明天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关键。
卡尔加里大学的水生生物学家凯尔西·卢卡斯(Kelsey Lucas)则认为,这种分配不均反映了NSF正在从支持基础性、探索性的科学研究,转向更偏重应用性的研究。“科学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攻克难题,”她说道,“通过削减对基础生物学等领域的支持,并将奖项授予少数特权领域,我们正在抛弃那些可能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带来创新解决方案的独特视角和认知方式。”
截至目前,NSF官方的沉默,让整个科学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焦虑。一个核心问题悬而未决:这次GRFP评选的巨大偏斜,究竟是一次性的异常事件,还是美国科学资助新常态的开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决定数千名年轻学者的学术命运,更将在未来数十年里,深刻地塑造美国乃至全球的科学版图。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