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乒谁天赋最好?不是王楠、邓亚萍,而是烟酒不离身却拿59金的她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说起中国女乒的天才,多数人想到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可真要论天赋,这几位都得往后站。

有个女人15岁进国家队,连跳4级,这纪录至今没人破。她烟酒不离手,谈恋爱违反队规,教练组拿她没办法。23岁退役时已经拿了59个冠军,7个世界冠军。

她叫曹燕华

球台边捡球的野丫头

1975年,上海市乒乓球锦标赛。13岁的曹燕华站在球台前,对面是上海市女单冠军顾芝娟。成年组的比赛,这孩子个子还没球台高多少。

3比1,曹燕华赢了

这事传到上海队,没人敢信,一个区少体校的孩子,连正式编制都没有,就把市冠军掀翻了?

曹燕华从小给两个姐姐捡球长大,父亲是普通工人,月工资40块,给她买球拍花了5块钱,这在1970年代是笔大投资

她天生左撇子,奶奶硬把吃饭的手扳成右手。但乒乓球教练测试后发现,她左手投掷比右手远,踢球也习惯用左脚,就让她左手拿拍。

野路子出身的天才,往往带着股狠劲

曹燕华在校队时,球房八张球台永远满员。谁力气大,谁捡球快,谁打得好,谁就能多占会儿台子。这种环境下磨出来的孩子,比赛欲望特别强。

四年级时她差点改行,一位音乐老师看中她手指修长,想让她学钢琴。曹燕华那阵子觉得打球太无聊,同龄人没一个能跟她过招的,真动过放弃的念头。

幸好父亲拦住了。

1977年全国比赛,曹燕华代表上海二队参加。比赛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徐寅生和李富荣坐主席台。

赛后她被叫到台上,15岁的孩子,平时只在电视里见过这俩大佬,吓得眼睛只敢盯着脚尖。

李富荣问想拿世界冠军吗?曹燕华说想,旁边人都笑了。你一个区体校的,连上海队正式编制都没有,拿什么世界冠军

一个月后,国家队通知她准备出国比赛,所有人傻眼。

曹燕华被调进国家队集训,一个月后就随队去苏联参加斯堪的纳维亚比赛,这比赛在当时除了世锦赛就是最重要的赛事。

她拿了冠军。史上最年轻的斯堪的纳维亚冠军,从区少体校直接跃进国家队,连跳4级,这纪录到现在都没人破过。

16岁的压力与烟酒

1978年,曹燕华16岁。亚锦赛上,她两次战胜当时的世界冠军朴英顺,媒体开始叫她"天才运动员"、"中国乒乓球的未来"。

掌声来得太快,压力也跟着来了

曹燕华偷偷学会了抽烟,有时候还喝点酒。队里明确规定不许抽烟喝酒,她就背着教练来。

为什么要抽?她自己说过,压力太大,需要排解。

16岁的孩子,扛着整个国家队的期待,这份重量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加入国家队一年后,曹燕华在队内大循环比赛中24场输一场,积分第一。1979年第35届世乒赛,她作为团体赛队员出征。

刚17岁,进队才一年多就参加世乒赛,老队员不服。

曹燕华带着巨大心理压力上场,发挥不理想,成名太快的代价就是摔得也狠

那两年她技术没突破,训练不上心。总觉得自己16岁就能战胜世界冠军,以后靠这点本事也够吃了。

1979年全运会,她没拿冠军。各方质疑声起来了,国家队甚至要把她退回上海队

名单报到徐寅生那里,徐寅生说了句再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吧。

就这一句话,救了曹燕华的职业生涯

周兰荪的魔鬼训练

1979年10月底,曹燕华被分到周兰荪教练手下。

周兰荪在搞一个实验,女子技术男性化。这训练在体力和爆发力上的要求极高,一般只有男队员能达到。

训练量是女队员的数倍

曹燕华练到虚脱,倒在地上测不出心跳,受伤了不让请假,生病了照样练。三个月下来,她的打法彻底变了。

从直板快攻改成直板全台拉、快结合,正手拉出的弧圈球,旋转强,前冲力大。

她还练出两手绝活。

一是反手高抛发球,球抛起来老高,对手根本判断不了落点。

二是换板发球和换板搓球。当时国际乒联还没规定两面胶皮必须不同颜色,曹燕华一面反胶一面防弧。发球和搓球时换个面,旋转完全不一样,对手懵了。

1980年,曹燕华一年拿下7个公开赛冠军。

18岁的她,坐稳了国家队女单一姐的位置。这时候教练发现她还在抽烟喝酒。而且跟男队的施之皓谈上了恋爱。

严重违反队规,教练严厉批评,命令她戒烟戒酒,威胁说不戒就不让参加第36届世乒赛。

曹燕华是真戒不掉,她后来说,施之皓是初恋,上海人,长得又帅,不肯放掉的。

教练组拿她没办法,毕竟实力摆在那儿,队里离不开她。

23岁退役的真相

1985年11月,上海静安体育馆,曹燕华举行告别表演赛,宣布退役。

23岁,正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外界猜测是因为国际乒联出台新规定,球拍两面胶皮必须不同颜色,她的换板绝技失效了。

也有人说是她个性太突出,抽烟喝酒烫发穿喇叭裤谈恋爱,严重违反队规。

真实原因是肝病

1980年曹燕华就被诊断出乙型肝炎,病情不严重,但长期治疗和调养影响了训练状态,身体越来越虚弱。

到1985年,她已经扛不住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1981年那场让球,成了她心里过不去的坎

如果不是被教练组打压,不愿接受违背体育道德的让球,曹燕华很可能成为中国女乒第一位大满贯。

她退役时才23岁,距离1988年汉城奥运会只剩3年,以她的实力和年龄,完全有机会成为奥运冠军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1986年曹燕华赴日本留学,同年和施之皓结婚。第二年两人去德国,施之皓当俱乐部教练,曹燕华开了家中餐馆。

在德国住了9年,1996年两人回上海发展。回国后各忙各的事业,长期分居两地,缺少沟通,几年后离婚。

曹燕华独自带着儿子施泽西,儿子后来没走乒乓球这条路,成了日语翻译。

曹乒帝国与许昕

1999年,曹燕华创办了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

她的理念很超前,读书打球两不误。打得好走专业路线,打不好就当强身健体,但要有正常学习、就业的退路。

学校和宝山区教育局合作,依托杨泰实验学校提供九年制义务教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一体化。

2001年,她又和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打造了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从最初8个学生到后来2000名学生,曹乒的名气打响了

2002年正月,江苏教练汤志贤带着两名小队员来上海,其中一个叫许昕。曹燕华最初不看好打直板的,太吃亏。

可许昕来了没多久,说了句话,曹校长,老练球有什么意思,我爱打比赛

这句话打动了曹燕华,她马上给时任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打报告,申请成立一线专业队。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让她下这么大决心?

曹燕华说,爱打比赛的小孩通常训练表现一般,但比赛中往往超常发挥

许昕从小被评价"训练懒懒的",一个步伐能跨半步坚决不跨一步。但他手感好,脑子灵活,有自己的想法,曹燕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她专门让蔡振华带国家队来上海训练时,安排许昕等好苗子和国家二队队员打比赛,既开阔眼界,又提高球技。

2004年许昕进入国家队。2013年获得世界杯男单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获得男单世界冠军的左手运动员。

2016年里约奥运会,许昕和马龙、张继科拿下男团金牌。

2021年东京奥运会,许昕再次和马龙、樊振东蝉联男团冠军。

曹燕华培养出了许昕、尚坤、赵子豪三位国手

她自己没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在弟子身上实现了。

2008年许昕第一次出国比赛,用奖金给曹燕华买了个LV钱包。进入国家队后,他经常和曹燕华电话沟通,训练、比赛、遇到的烦恼,都会跟她聊。

许昕把曹燕华当成另一个妈妈

2019年,曹燕华和前国手刁明再婚。刁明身高1.92米,在乒乓球界算是异类,1983年世锦赛后就没再出现在赛场。

曹燕华说他是"暖男",符合自己对另一半所有的期待。

2024年10月19日,"国球行龙运爱'乒'才会赢"上海市争霸赛举行。前世界冠军曹燕华出席活动,吸引了大量粉丝围观。

很多人年过半百,球龄四十多年,就是为了见她一面

曹燕华说过一句话,我这辈子什么都没落下。

球也打了,恋爱也谈了,婚也结了,孩子也有了,后半生又有了这番事业。

她活得够本了

参考资料:

《曹燕华:一生离不开乒乓球 能培养出许昕很骄傲》,中国新闻网,2014年9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体育   烟酒   天赋   王楠   邓亚萍   国家队   上海   乒乓球   冠军   教练   球台   上海市   斯堪的纳维亚   孩子   世乒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