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战场,过去是上甘岭上的枪炮声,今天是贸易战里的没有硝烟的战斗。美国的压力还没完全散去,荷兰又跳了出来。
这件事闹得很大,我商务部立刻出手反制,可是荷兰好像不在乎,继续硬顶。很多人都在问,中国的“立威”失败了吗?别急,我们慢慢看。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一家总部在荷兰的芯片公司,但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非常重要。荷兰最近找了个理由,强行接管了安世在荷兰的总部,明摆着是针对中国的一步棋。
商务部反应很快,立刻宣布对安世在中国生产的芯片进行出口管制。意思是,这些芯片想卖到国外,得先经过中国同意。这是很厉害的一招。因为全球很多汽车都要用这种芯片。
但是荷兰方面没有收手,他们反而切断了给安世中国的晶圆供应,晶圆是造芯片的基础材料。这一下,安世中国的生产确实遇到了困难。

看到情况可能影响全球汽车生产,中国展现了灵活性。商务部说,对部分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可以放行。这是给台阶下,但荷兰不领情。对此,商务部只说了七个字:“荷兰应承担全部责任”,这句话分量很重。
荷兰为什么这么强硬?难道中国的反制没用吗?不是的,主要是荷兰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第一,他们误判了中国的半导体实力。
荷兰以为断了晶圆供应,安世中国就得停工。他们大错特错,中国或许在最高端的手机芯片上还在追赶,但像车规级芯片这种成熟技术,中国一点不怕,安世中国很快就能找到新的供应商。荷兰想用这个卡脖子,太天真了。
第二,他们活在过去的傲慢里。
很多欧洲国家还以为中国会像以前那样让步。荷兰可能觉得,自己一出手,中国就会服软。这种想法太可笑了,看看现在中国的汽车出口量都世界第一了,怎么可能在核心供应链上低头?
第三,欧盟这个“家长”不管事。
荷兰这么闹,欧盟一声不吭,这让荷兰更加无所顾忌。这就好比一个熊孩子闯祸,家长却装作没看见,最后烂摊子还得自己收。

表面看荷兰没服软,中国好像没立刻成功。但实际上,中国的“立威”非常聪明。
中国的出口管制,就像一把刀,悬在空中比立刻砍下去更有威力。现在全球车企的芯片库存还能用一阵子,所以荷兰还没感到真正的疼。但是,等库存用完的时候,压力就会全部转移到荷兰身上。到那时,就不是嘴硬能解决的问题了。
中国的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两点:第一,中国有能力扰乱全球芯片供应链,但中国顾全大局,没有这么做。第二,中国有完整的备份计划,不怕别人断供。这叫“以斗争求团结”。真正的实力,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手里的牌多。

那么,最倒霉的是谁?不是中国,也不是荷兰,而是欧洲和日本的车企。
芯片供应一出问题,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我们熟悉的大牌汽车厂最先坐不住了。他们立刻想办法和中国沟通,希望不要影响到自己。日本车企更直接,丰田已经宣布要减少汽车产量。这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举个例子,大众汽车每年需要海量的车规级芯片。安世是重要供应商之一。现在供应链不稳定,大众可能被迫减产数万辆汽车。这个损失有多大?可能高达数十亿欧元。这些车企老板心里肯定在骂:荷兰胡闹,却要我们来买单?
所以说,荷兰这次是刷了自己的“国家信用卡”,透支的是别的国家的信任。以后还有哪个大公司敢把总部放在荷兰?世界光刻机巨头阿斯麦早就想搬走了。经过这件事,阿斯麦搬走的速度只会更快。印度就是个例子,朝令夕改外资跑得干干净净。

美国想拉着荷兰一起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但中国用事实表明,在成熟的工业领域,中国已经掌握了相当大的话语权。荷兰成了夹在中美之间的棋子,进退两难。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西方的分裂。
欧盟连自己内部的成员国都管不好,怎么和中国谈条件?这件事之后,会有更多国家明白,和中国打交道必须讲道理,不能耍横。
所以,中国的“立威”没有失败。这盘棋,中国下得很有耐心。
荷兰现在的强硬,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等到全球车企的抱怨声汇成一片,等到自己的大公司都用脚投票,荷兰就会知道什么叫“承担全部责任”。
世界已经变了,用老办法行不通了。荷兰给自己挖的坑,最终还要自己跳下去。而对中国来说,这场关于芯片的上甘岭战斗,胜利的天平正在倾斜。好戏,还在后头。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