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壳电池扩产潮起,iPhone 17引领消费电子新革命

手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钢壳电池以其卓越的物理特性和灵活的设计形态,正在成为消费电子设备的新心脏。

2025年8月,锂电巨头珠海冠宇宣布投资20亿元建设新型钢壳电池量产线。这已是该公司在钢壳电池领域的第二次大规模扩产——早在2024年10月,他们就投入4亿多元新建2条产线,以年增产1056万只钢壳电池为目标。

供应链消息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用小型钢壳电池焊接设备订单已达4-5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确认收入将达6-8亿元。

一、钢壳电池回归主流

锂离子电池早期原本是钢壳电芯,外壳材质是钢。由于钢材质金属膨胀系数不如铝壳材质,电池内部短路时爆炸几率较高,早期主要用于笔记本和手机。

随着超薄智能机的发展,手机锂离子电池发展到第三代铝塑膜材质的聚合物电芯。但现在,钢壳电池正以新的技术形态回归消费电子领域。

苹果公司在iPhone 16系列中首次导入全钢壳电池设计,引发了用户热议。这一设计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安全性和环保要求的响应。

二、苹果引领的变革

继iPhone 16 Pro首次采用钢壳电池后,2025年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四款机型将全部采用这项技术。

iPhone 17 Pro Max的电池容量将首次突破5000mAh,达到5088mAh/4823mAh(有卡槽版本)。相比前代产品有明显提升。

Pro版电池容量的提升部分得益于内部结构的重大调整。iPhone 17 Pro系列采用了横向放置的主板设计,SIM卡插槽则以外挂形式存在。

钢壳电池的采用还带来了散热性能的提升。iPhone 17 Pro系列将引入VC均热板散热系统,钢材的优越导热性能有助于电池更好地散热,避免过热造成的性能下降。

三、钢壳电池的技术优势

相比传统聚合物软包电池,钢壳电池在形态设计上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优化利用设备内部的空间,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带电量。

钢材能承受更复杂的冲压和焊接,完美支撑异形电池设计。测评数据显示,苹果的钢壳叠层电池技术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18%,应用钢壳电池的iPhone 16 Pro机型容量提升了9%。

钢壳材料相较于铝塑膜提供了更坚固的物理防护。全钢壳应用显著提升了电池强度,有效防止意外碰撞和挤压导致的损伤,降低电池爆炸或漏液风险。

从环保角度看,钢壳电池拥有回收再利用率高的优势。钢壳电池在回收处理过程中更容易进行拆解和分类,有利于对电池中各种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四、应对欧盟法规挑战

苹果选择钢壳电池设计部分是为了满足欧盟新《电池法》对电池安全性和可回收性的要求。欧盟要求到2027年所有手机都必须采用可拆卸电池的设计。

软包电池在拆卸时极易被刺穿,存在安全隐患。而刚性的钢壳电池单元结构稳定,让电池更换过程更安全、更简便,符合法规要求。

钢壳电池的采用不仅降低了电池拆卸的复杂度,还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电池电芯密度,符合未来趋势。

五、产业链全面布局

随着钢壳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复兴,主要电池制造商正在积极扩产。珠海冠宇已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消费类钢壳电池已完成设计研发,并已首次实现量产出货。

珠海冠宇在公告中表示:“相比传统的聚合物软包电池,钢壳电池在形态设计上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优化利用设备内部的空间,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带电量。”

不仅苹果,三星也在积极开发“SUS CAN”不锈钢壳体方案,计划从2026年开始应用于旗舰智能手机。消费电池领域的钢壳浪潮正在蔓延开来。

六、AI驱动的新需求

AI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得设备对电池性能的要求愈发严格,需要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快充电速度的锂电池来支撑其智能化功能。

PC、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对电池续航和稳定性、数据处理和能耗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锂电池技术的创新和产能的扩张。

钢壳电池凭借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散热性能以及形态设计上的灵活性,正好满足了AI时代对电池技术的更高要求。

掺硅负极成为电池容量扩张的核心技术路径。高能量密度、轻薄化与安全性三重需求下,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陷入瓶颈,而硅材料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为石墨的10倍。

2024年以来硅基负极已在高端手机机型实现规模化量产,并正由旗舰向中端市场渗透。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掺硅比例将提升至10%以上,以支撑容量向7000–8000mAh扩展。

七、制造工艺的演进

手机电池封装正沿着“软包卷绕→软包叠片→钢壳叠片”的路径演进。叠片工艺有望随产业化发展提升渗透率。

随电芯容量提升,卷绕工艺逐渐难以兼容。相比而言,叠片工艺电池内阻更小,充电效率更高;在充放电循环中产生热量相对较小、较均匀,电池安全性更高;同时电池内部空间也能利用更充分,电池能量密度相对更大。

未来叠片工艺有望在500Ah+电芯领域加速渗透。珠海冠宇采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异形叠片技术,通过整合高精度模切设备、高精度CCD视觉系统和高精度机器人,实现了产品的高精度生产。

相比传统“Z”形叠片技术,该技术可使模切精度提升50-60%、叠片精度提升40-60%,且可同时实现平面异形、立体异形结构,实现了产品结构及外形的多样化。

八、未来市场前景

钢壳电池有望在未来旗舰机型中成为主流。凭借耐用性和适配性,钢壳电池尤其契合大容量、高功率消费电子终端。

随着性能的优化和成本的下降,钢壳电池有望更多地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消费电子产品上。

珠海冠宇认为,钢壳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突出续航以及安全等功能的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流选择之一。

随着AI技术在消费电子设备中的日益普及,设备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愈发严格。需要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快充电速度的锂电池来支撑其智能化功能。

钢壳电池三大技术趋势——钢壳本身、掺硅负极和叠片工艺,正共同打造高能量密度的AI终端“心脏”。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智能设备采用这种技术——从旗舰智能手机到轻便的AI眼镜,甚至是将要爆发的电子设备新品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数码   电池   三星   技术   珠海   密度   性能   负极   智能   安全性   形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