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不少人早上起床时都得在床上挣扎几分钟,特别是有高血压的人,身体一不小心还真可能扛不住。
医生不止一次提醒,冬天是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高血压人群尤其得当心早晨这个时间段。不是说别起床,而是起床这事不能急,不能莽。尤其很多习惯看似小事,但对血压的冲击其实挺大。有时候就差那几分钟,身体就有可能出问题。

很多人一醒来就起床运动,觉得晨练是老年人养生的标配,其实不然。起床后身体还处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状态,血压还没完全稳定。这时候贸然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深蹲、打太极,很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更剧烈,血压迅速上升。
有研究显示,早上六点到十点是高血压病人最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时间段,而很多人出事就是在早上运动时。尤其是温度低的清晨,周围环境也会刺激血管收缩,雪上加霜。

不少人早上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一动就头晕心慌,那其实是血压上冲太快造成的短暂脑供血不足。高血压人群的血管弹性本来就差,这种不经过缓冲的负荷增加,时间长了还可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斑块不稳定。
还有一种情况是起床就忙着吃饭,尤其是空腹状态下猛喝一杯咖啡或进食油腻食物,看似正常,其实挺危险的。清晨空腹时,胃肠血流需求增加,外周血管正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吃得太快或吃太多,容易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波动。

有资料显示,空腹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咖啡因的食物,会让血压出现短时间内的大幅波动。
对于本身就控制不好血压的人来说,这种波动是加剧血管负担的隐患,尤其是清晨刚起床身体还没进入“运转模式”,肠胃和心血管还处在“缓慢启动”状态,一旦强行开启高能量输入,反而成了负担。
还有不少人早上喝浓咖啡提神,结果心跳加快、胸闷、头胀,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咖啡不合口,而是心血管受到了刺激。

很多高血压的人都有个问题,就是不注意起床前的过渡动作。睡了一夜,身体其实是处在较低代谢状态的,血液循环也相对缓慢。如果一睁眼就坐起、下床,这个动作过快,容易引发直立性低血压。
简单说,就是身体从平卧变为站立的过程中,血液还没来得及重新分布,脑部会出现短暂供血不足。年轻人可能感觉不到太大问题,但老年人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的人,本身就有一定血压调节迟钝,这个时候就容易头晕、眼前发黑、甚至跌倒。

还有些人早起着急穿衣、收拾、赶着干事,身体负担一下子加重,就更容易出问题。医学上有个术语叫“起床过渡时间”,建议不少于3分钟。就是醒来后躺一会儿,活动一下四肢,再慢慢坐起来,最后再下床。这个看起来像“磨蹭”,其实对高血压人来说是身体的保护机制。
情绪这个事看不见摸不着,但对血压的影响绝对大。有些人一起床就接电话、看消息、处理家庭矛盾,一上来就进入“战斗模式”,交感神经被迅速激活,血压立刻上行。

尤其在清晨这个阶段,本就是血压的高波动时间,遇到外界刺激更容易造成过度反应。一个不好的情绪,一通吵架或一则坏消息,有可能让血压从正常值飙升到危险水平。
心血管医生在门诊中碰到很多病人发病前都有类似的情绪触发,比如家庭争执、电话通知等。其实只要多休息几分钟,心情缓一缓,风险也许就降下来了。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史多年的人,早上最怕的不是冷,而是急。越急,血压越乱。越乱,风险越高。

还有些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测血压,想着看看昨晚吃的药有没有效果,其实这个时间点测得值波动很大,参考意义不强。如果前一晚睡眠不好、早上起床太快或者温度太低,血压自然会偏高。
很多人看到数值偏高就紧张,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血压,结果成了恶性循环。其实更科学的做法是醒来后休息十分钟,情绪平稳状态下坐着测,才能反映真实水平。有些医生建议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测,观察整体趋势,不要被个别异常值吓到。

其实高血压这个事,本身并不稀奇,真正麻烦的是它的并发症。冬天尤其是清晨,是中风、心梗、猝死的高发时间段。
相关数据显示,八成脑卒中发作都集中在凌晨到上午这段时间内,跟温度、血压变化、交感神经活跃都有关系。很多老人都以为自己血压稳定了就没事,其实稳定只是表面,真正的健康是要看整个生活方式有没有配合。光吃药不改生活习惯,效果始终有限。

要说怎么避免这些问题,其实也不难,就是得养成慢一点、缓一点的习惯。不要起床就冲,不要着急吃东西,不要马上处理情绪和工作,把起床当成个过程,不是一瞬间的动作。
有条件的,起床前在床上翻一会儿身、活动下手脚、玩会儿手机其实反而是个好习惯,起码能让身体慢慢适应状态的切换。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就是房间温度。很多人冬天舍不得开暖气,结果室内外温差太大,血管一收缩,血压飙升。
建议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到22度之间,不要穿着睡衣就下地,起床前先把衣服捂热、盖好被子里穿衣,这种“小动作”其实挺关键。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真正影响血压稳定的,往往不是药,而是这些不起眼的习惯。

很多人把高血压当成一个“老毛病”,觉得吃药就行了,但其实血压背后的问题复杂得多。涉及到肾脏功能、血管状态、神经调节、激素水平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
所以高血压人群早上这一段时间真的得多留意,不是多喝水、多跑步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懂得避开风险点,哪怕是短短几分钟的起床动作,也能决定一天的身体状态。
谁都不想一大早就进医院,尤其在冬天,一个早晨的疏忽可能就是一场病的开始。不如在床上多躺一会儿,等身体缓过来,再慢慢开始新的一天。

这并不是偷懒,而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健康从不靠意志力硬撑,而是靠科学生活一点一点地维持。高血压这件事,要真想控制好,得从每一个早上开始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联盟. 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李红. 血压晨峰现象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5):411-415.
[3]王志远. 高血压患者晨起活动与血压波动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3,22(2):95-98.
[4]刘文君. 清晨血压异常升高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2024,39(1):14-18.
[5]赵珊. 高血压患者情绪波动与血压控制关系探讨[J]. 临床高血压杂志,2023,31(4):278-281.
[6]杨晓慧. 高血压病人冬季起床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24,25(3):196-200.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