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态度突变,直接对华下“禁售令”,原因正当还是另有隐情?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自俄乌冲突开始、西方对俄罗斯大力制裁之后,俄重工业领域就遇到了“困境”,过去几年连卡车都难以满足需求,开始向中国进口。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售出中国几个大品牌货车7700辆,占市场份额的27.6%。

但在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宣布,禁止在俄罗斯进口和销售中国东风、福田、解放和重汽汕德卡旗下部分卡车车型。俄罗斯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车辆“不合规”,因为刹车系统能效、行驶汽车声级等各种都不符合俄罗斯的要求。

突然禁令:多款中国卡车遭禁售

7月底,俄罗斯技术监管机构以"公共安全与健康隐患"为由,紧急撤销了东风、福田、汽、重汽汕德卡等中国主流品牌的9款车型市场准入资格。官方声明指出,这些车型在制动系统效能、噪声控制、紧急通讯装置、电磁防护、防盗设计、碰撞防护等方面存在违规,甚至称其构成"直接威胁”。

随即,经销商紧急下架涉事车辆,制造商被要求召回并整改,违规销售将面临高额罚款。数据显示,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比已超五分之一,部分品牌如汕德卡销量甚至反超本土巨头卡玛斯。禁令落地后,不少依赖中国卡车的运输公司面临车辆短缺困境,部分司机直言:"突然禁售让我们损失惨重,更换车辆成本太高!

几年前,由于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对重型卡车的需求激增,进口中国卡车几乎成为必然选择。而如今,随着俄罗斯本国工业逐渐复苏,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些被禁售的中国卡车真的存在安全隐患,俄罗斯采取禁令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一切都关乎人们的出行安全。

然而,关键是俄罗斯方面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系列操作遵循了正常的产品质量安全处理流程。根据最新的报道,俄罗斯对于“提交证据”的具体要求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目前只是简单公告了禁令的实施。

罪证?我看是投名状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甩出的那份“罪证清单”,写得是真不客气。说汕德卡的刹车响应慢了零点五秒,解放卡车的噪音堪比电钻钻墙,更要命的是,居然连基本的侧防撞梁都没有,简直视人命如草芥。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明真相的群众恐怕真要以为中国卡车是豆腐渣工程了。可懂行的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味儿。

中国一汽的俄方代表就站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份德国TÜV的认证报告。白纸黑字写着,同一款解放卡车,在更严苛的德国标准下,刹车距离甚至比俄罗斯自己的标准还要优秀。

常年在莫斯科卖车的经销商伊戈尔也觉得这事儿离谱。他说:“中国车卖了这么两年,我这儿几乎没接过因为设计缺陷回来返修的。”一位名叫阿列克谢的司机更是把窗户纸捅破了,他抱怨说,自己开的丰田皮卡,同样有些小毛病不合规,但在海关塞点钱就过去了。

可轮到中国车,标准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明摆着就是不想让我们好过。”当技术标准可以看人下菜碟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份递给某些势力的“投名状”。

主角登场,原来是卡玛兹

如果说这场禁令不是为了道路安全,那它到底是为了谁的安全?答案几乎就写在俄罗斯本土巨头卡玛兹(Kamaz)的脸上。

就在禁令发布前两个月,一份卡玛兹工厂的内部邮件流传了出来,内容很扎心:由于市场份额跌至谷底,工厂不得不开始每周只上四天班。这个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被中国卡车的高性价比和可靠性打得节节败退,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再往前追溯,俄罗斯工贸部长阿里汉诺夫早就公开吹风,说要“通过政策优先保障本国制造业的生存空间”。话音刚落,各种针对进口车的“软刀子”就来了。先是回收税猛涨85%,一辆车的成本凭空多出十几万。接着又封锁了中亚的“灰色清关”通道,断了避税的念头。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为最后的雷霆一击做铺垫。果不其然,禁令文件刚生效,卡玛兹工厂车间组长米哈伊尔就证实,“我们立刻就接到了通知,马上增加双班倒,全面增产。”从高层放话,到政策铺路,再到禁令收网,最后本土工厂开足马力,一条清晰的“卡玛兹拯救计划”路线图,昭然若揭。

别人的后门,我们的南墙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在圣彼得堡的港口。一边是中国卡车被以“不合格”的罪名拒之门外,另一边,挂着韩国现代子品牌“Solaris”标志的卡车却在畅通无阻地卸货。

俄罗斯媒体随后揭开了底牌,这些所谓的“韩国车”,是在哈萨克斯坦的工厂里“套牌”生产的,而它们的心脏——电池组,恰恰来自中国的宁德时代。就因为换了一层皮,它们便能轻松规避严苛的技术审查。

这套“换皮”的玩法,在俄罗斯早已不是秘密。日本日野的卡车在中国组装,运到边境贴上白俄罗斯玛斯的车标,就成了“自己人”。丰田委托广汽生产的皮卡,更是直接刷上俄罗斯本土品牌UAZ的商标,摇身一变成了国货。

可笑的是,这些被放行的“杂牌军”,用的刹车盘、消音器,很多都和被禁的中国卡车是同一家供应商。这彻底说明,俄罗斯监管机构在意的,根本不是你用了谁家的零件,而是你挂了谁家的牌子。

这堵墙,是专门为势头正猛的“中国品牌”而建的。它既是一场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也是俄罗斯试图重振本国工业,摆脱对单一国家产业过度依赖的大国博弈。它宁愿接受一个穿着马甲的合作伙伴,也不愿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兄弟抢了自己的饭碗。

结语

这不是一个关于安全标准的技术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市场、利益和国家战略的现实故事。中国卡车的“原罪”,不是质量,而是它的成功。

然而,这场旨在“工业复兴”的行动,账单终究要有人来付。俄罗斯的物流公司已经开始抱怨,买不到便宜好用的中国车,只能高价去买欧洲货,运费上涨三成是板上钉钉的事。这笔钱,最终会摊到每一个俄罗斯人的购物小票上。

在司机论坛里,人们怀念着一万两千公里才需要保养的中国车,咒骂着三千公里就烧机油的国产货。国家利益的宏大叙事,落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感受可能截然不同。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堂课,俄罗斯给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又上了一遍。

参考信源:

俄罗斯禁售部分中国品牌卡车,为哪般?——观察者网2025-08-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财经   隐情   俄罗斯   突变   正当   态度   原因   中国   卡车   禁令   品牌   俄罗斯联邦   工厂   技术   本土   车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