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是穷,但过得有盼头。现在的孩子,怎么越过越没劲了?”
这是一位70后妈妈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的感叹,引来无数网友共鸣。
她说自己年轻时虽也辛苦,但凭努力能买房、买车、能攒下钱、养大孩子。
可如今看着30岁的儿子,工作干了三年,连房租都要啃老,
谈恋爱没底气,结婚更是遥遥无期。
最扎心的一句话是:
“我辛辛苦苦供他读书,本想他能比我们过得好一点。结果却发现,他的‘起点’,可能就是我当年的‘终点’。”
越来越多父母正在意识到一个扎心的现实:
我们拼尽全力,为孩子铺路,但他们的人生,似乎却比我们更难走。
01
“我们这代人,真的活得不如父母”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
“我爸高中毕业进厂,干了10年就分房,26岁结婚,30岁家里两套房、一辆车、有编制,工资还年年涨。”
“而我,985硕士毕业,漂在大城市十年,房没买、车没买、户口没落、娃也不敢生。”
这并不是个例。
很多90后、95后,甚至00后,正在经历“向下流动”的焦虑: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身上失效。
拼命考上大学,却发现“毕业即失业”;
出国深造归来,却发现“月薪不过万”。
而这一切的对比对象,就是自己的爸妈。
02
70-80后父母的焦虑,才刚开始
很多父母以为把孩子供出来就“完成了任务”,可事实是,他们的艰难,才刚开始。
从前是担心孩子吃饱穿暖、成绩好不好,现在是:
70后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怕苦,就怕孩子走不动了。”
本来想着,60岁退休后去旅游、跳广场舞,结果:
养老不是放松,而是进入另一个“高压阶段”。
这代父母从苦日子熬出来,本想着“孩子肯定比我们强”。
可现在反过来要“供着孩子”,心理上的落差极大,很多人甚至觉得:
“我们这一代,其实过得最委屈: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没自己。”
03
背后隐藏着这3个现实
70-80后赶上的是社会大发展阶段,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那时候的“打工人”,是实打实的“上升者”。
而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出生在“增长放缓”甚至“存量博弈”的时代:
再努力,也很难复制父母那一代的“阶层跃迁”。
“孩子从小读最好的幼儿园、报最贵的补习班、考上好大学,却还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这是很多中产家庭最无力的地方。
教育越来越贵,却越来越难改变命运。
读书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唯一且稳定的上升路径”。
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节奏过快,很多年轻人活在“被比较的世界”:
而自己:卡在租房与通勤之间,被生活绞得喘不过气。
很多人其实并非“过不下去”,而是“觉得自己活得太失败”。
心理上的落差,比物质更致命。
04
70-80后父母的艰难,还在继续
你有没有发现:
从“能养得起孩子”,到“能撑得起全家”,再到“不能累垮自己”,
70-80后父母,正在经历他们人生的第二个高峰负重期。
很多人一边带孙子,一边照顾自己患病的父母,
还要贴补已经30多岁的儿子生活费。
而他们曾经,也是那个拼命想要“光宗耀祖”的热血青年。
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不够争气,也不能责怪父母太多包办。
这是一个时代的阵痛,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05
写在最后
“活得不如爸妈”的孩子越来越多,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一个时代断层的集体焦虑。
父母不再轻松,子女不再上升,幸福不再单纯,压力却越来越沉重。
怎么办?
或许我们都要慢慢学会三件事:
没有谁容易,但愿我们这一代父母,不再一味隐忍;
也愿这一代孩子,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END
评论区交流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孩子反而活得比我们更难了?
你对“70/80后父母的艰难”有什么体会?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与看法,
说不定你的一句话,就能给另一个家庭一点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