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是图数,做地图的知识提炼者。
从里海到帕米尔,中亚的足球版图由山脉、沙漠、草原和河谷所描绘,这里的5个国家分属欧足联和亚足联,我们的中亚足球地理将从唯一属于欧足联的哈萨克斯坦讲起。

一、概览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272.4万平方公里, 比另外四国加起来还大),同时也是中亚经济总量最高的国家(2457亿美元, 2023年, 比另外四国加起来还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其2025年的人均GDP将达到14770美元,领先于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所有后苏联国家,甚至超过了继承苏联主要遗产的俄国(14260美元)。

哈萨克斯坦的足球联赛系统与中国非常相似,都设有采用自然年赛制的三级职业联赛,而且第三级联赛都有顶级联赛俱乐部的青年队,并且还都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分区,区别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的球队数量要比中国略少一点儿,以2025赛季为例,哈超(14队)、哈甲(14队)和哈乙(22队)比中超(16队)、中甲(16队)和中乙(24队)各少2队。

我们接下来讨论哈萨克斯坦13座城市的14支哈超球队,从首都阿斯塔纳开始,它是唯一拥有2支哈超球队(阿斯塔纳FC与阿斯坦纳胜利)的城市。

二、阿斯塔纳胜利与阿斯塔纳FC
阿斯塔纳源自1830年代建设的驻防城市——阿克莫林斯克(Akmolinsk),它由哈萨克语地名“阿克莫拉(Akmola)”和俄语后缀-insk(-инск)组合而成,-insk与-sk(-ск, -斯克)同属地名派生后缀,主要起构词作用,本身不含独立词义,区别在于-insk常用在以-a或-я结尾的词语之后,需要先去掉词尾的-а或-я,再于词干后接-insk。

那么,阿克莫林斯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词干的“阿克莫拉”说起,它有两种解释,分别是“白色墓地”和“白色富饶”,前者的依据是当地的石灰岩丘陵有古代先民的墓地,后者的依据是当地曾是奶制品的交易集散地,因此阿克莫林斯克的意思是“白墓”或“白富”,此名使用了一百多年。

第一次是在1961年,为纪念赫鲁晓夫的“处女地垦荒运动”,阿克莫林斯克改名为切利诺格勒(Tselinograd/Целиноград),意为“处女地之城”;

第二次是在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执行“去苏去俄化”政策,在1992年将切利诺格勒改为哈萨克语的“阿克莫拉”;
第三次是阿克莫拉在1997年取代阿拉木图成为首都后,于次年更名为“阿斯塔纳(Astana/Астана)”,而“阿斯塔纳”的意思就是“首都”;
第四次是在2019年,阿斯塔纳改以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为名,即“努尔苏丹(Нұр-Сұлтан, 意为‘光明的君主’)”;
第五次更名发生在2022年,随着纳扎尔巴耶夫的权势逐渐被削弱,“努尔苏丹”又改回了“阿斯塔纳”,并保持至今。

之所以花篇幅介绍阿斯塔纳的名称流变,是因为阿斯塔纳胜利源自1964年创立的切利诺格勒迪纳摩,一直到1999年才改名为阿斯塔纳胜利,他们总共获得过三次哈超冠军(2000/2001/2006)和三次哈杯冠军(2001/2002/2005)。
由于哈萨克斯坦足协在2001年退出亚足联,并在次年成为欧足联的第52个成员,因此阿斯塔纳胜利没有参加过亚洲洲级俱乐部赛事,只参加过欧战的资格赛。

阿斯塔纳胜利因常设主场——以摔跤运动员为名的卡日穆坎·穆奈特帕索夫体育场(Kazhymukan Munaitpasov)——正在进行重建,所以目前是和阿斯塔纳FC共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体育场——阿斯塔纳竞技场(专业足球场, 容量约3万人)。

阿斯塔纳FC的历史要短很多,他们成立于2009年,但凭借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Samruk-Kazyna/Самрук-Казына)的注资,迅速成为哈萨克斯坦足坛豪门,获得了7次哈超冠军,是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因为哈超的规定是3次夺冠可以增加一颗星,所以阿斯塔纳FC的标志上有两颗星。

阿斯塔纳FC在2015-16赛季成为第一支打入欧冠正赛的哈萨克斯坦球队,尽管他们在小组赛一场未胜(对阵本菲卡/马竞/加拉塔萨雷, 四平两负),但已创造历史;之后又在2019-20赛季的欧联小组赛以2-1的比分赢下英超老牌球队曼联,创下队史赢过的最大牌球队。

三、阿拉木图:海拉特
在辽阔草原与巍峨天山之间,有一座承载着哈萨克斯坦历史文化记忆和现代经济动力的城市——阿拉木图,它曾经是首都,如今依旧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在它的市中心有一支刚刚踏上欧洲足坛最高竞技舞台的球队——海拉特(Қайрат)。
海拉特有时也被翻译为“海拉提”或“凯拉特”,我们采用“名从主人”的原则,依据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使用的汉语译名,称之为“海拉特”,它在哈萨克语的意思是“勇气、坚毅、勤勉”,常用作人名。

海拉特的前身可追溯到1954年,它在创立之初名为“阿拉木图火车头”,一年后又改为“阿拉木图丰收”,最终在1956年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
正如名称里自带的“勇气”,海拉特在苏联时代是唯一能长期出现在苏联顶级联赛的哈萨克斯坦球队,他们站在由莫斯科、基辅和列宁格勒主导的中央舞台上,演绎了不仅属于阿拉木图、更属于全体哈萨克斯坦人的足球往事。

海拉特的主场——阿拉木图中央体育场,建于1958年,可容纳约2.3万观众,它背倚天山,常常在电视转播里出现“球场+远山”的壮丽画面。

海拉特是哈超2025赛季的冠军,总计是第5次在哈超夺冠,少于阿斯塔纳FC(7次),但和额尔齐斯(5次)与阿克托别(5次)持平。

海拉特与阿斯塔纳FC组成哈萨克斯坦国家德比,两队是唯二参加过欧冠正赛的哈萨克斯坦球队,并且海拉特还是欧冠史上第二支从首轮资格赛一路打入正赛的球队(第一支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斯拉夫),而且已让阿拉木图中央体育场成为欧冠史上位置最东的主场。

四、奇姆肯特:奥尔达巴斯
哈萨克斯坦设有17个州和3个直辖市,奇姆肯特(约121.6万人)是阿拉木图(约221.8万人)和阿斯塔纳(约141.7万人)之后的第三直辖市,也是全国第三大城市。

奇姆肯特的奥尔达巴斯(Ordabasy)是位置最南的哈超球队,奥尔达意为“帐、部落”,巴斯意为“首领”,合译为“部落首领”。

奥尔达巴斯(“部落首领”)的命名源自哈萨克汗国的首领们,其中包括掌握最高权力的汗、拥有司法权力的比(би)、以及拥有最强武力的巴特尔(相当于满族的巴图鲁),他们于1726年秋在奇姆肯特以西25公里的一座山丘进行了“奥尔达巴斯库鲁尔泰(Ордабасы құрылтайы)”。

哈萨克的“库鲁尔泰”与蒙古的“忽里勒台”同源,均意为“大会”,“奥尔达巴斯库鲁尔泰”即为“部落首领大会”,哈萨克的首领们在此次大会统一思想,决定组建联军对抗准噶尔人,其会址被称为“部落首领山”,即“奥尔达巴斯山”,目前在山脚下建有纪念碑。

奥尔达巴斯的主场与阿斯塔纳胜利的前主场同名,都以摔跤运动员卡日穆坎·穆奈特帕索夫为名,只不过一个在奇姆肯特市,一个在阿斯塔纳市。

五、克孜勒奥尔达:凯萨尔
凯萨尔来自锡尔河畔的克孜勒奥尔达市,凯萨尔的意思是“勇敢、坚毅、悲壮”,它由阿拉伯语、波斯语引入哈萨克语,而其最初的源头则来自罗马的凯撒,凯撒被认为具有这些品格,因此他的名字便用于形容此类品格。

凯萨尔所在的克孜勒奥尔达市(Kyzylorda)是克孜勒奥尔达州的首府,它原名阿克麦吉特(Ak-Mechet),意为“白清真寺”,因为当地有一座使用白砖砌成的清真寺,祸乱新疆十多年的阿古柏起势于此,曾任阿克麦吉特伯克,他名字中的“柏”即为“伯克(Beg)”。“伯克”与前面曾提及的“比(би)”类似,均有领主之意,其词源是贝伊(),但追根溯源,很可能来自汉语的“伯(方伯)”或“百(百夫长)”。

阿克麦吉特在1925年更名为克孜勒奥尔达,并成为苏俄内设的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这一苏俄内设的共和国在1936年变为苏联直辖的加盟共和国,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

“克孜勒”意为“红色”;“奥尔达”曾经被音译为“斡(wò)耳朵”,它的词义在讨论“奥尔达巴斯”时已经讲过,本意是“帐”,金帐汗国(Golden Horde)、蓝帐汗国(Blue Horde)和白帐汗国(White Horde)的“帐”均为此词;“帐”作为君主的居所,引申出“部落”、“都城”的含义,“克孜勒奥尔达”即为“红帐”、“红都”,而它确实曾做过4年的首都,直到在1929年被阿拉木图所取代。

凯萨尔于1968年在克孜勒奥尔达成立,没有获得过哈超冠军,但两次获得哈杯冠军(1998-99赛季 & 2019赛季),并因此既参加过亚洲优胜者杯的正赛(2000-01赛季, 1/8决赛被纳曼干新春淘汰),也参加过欧联的资格赛(2020-21赛季, 第二轮资格赛被希腊人竞技淘汰)。

凯萨尔的主场是2025年10月3日启用的凯萨尔竞技场(容量约1.1万人),举行的首场比赛是哈杯2025赛季的决赛,托博尔2-0胜奥尔达巴斯。

六、托博尔
托博尔来自库斯塔奈州首府库斯塔奈市(Kostanay),托博尔之名源自当地的托博尔河(Tobol)。

托博尔获得过2次哈超冠军和3次哈杯冠军(含2025赛季),其主场是库斯塔奈中央体育场(容量约9千人)。

七、叶利麦
叶利麦(Yelimay/Елімай)位于阿拜州首府塞梅伊市,叶利麦的意思是“啊!我的祖国”,它得名于18世纪时期的哈萨克民歌,其产生过程与清朝的九子夺嫡息息相关。

清朝曾长期与准噶尔人作战(1687-1758),康熙在1722年去世后,即位的雍正因为需要先在京城摁住觊觎皇位的兄弟们,于是在西北采取守势,客观上减轻了准噶尔人的东部压力,准噶尔人进而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率领下,大举进攻其西的哈萨克汗国,造成了哈萨克人在1723-1727的“大灾年[也被称为赤脚逃亡(Barefooted Flight)]”,在这种境遇下,产生了民歌《啊!我的祖国》(叶利麦),以及前面曾提到的“奥尔达巴斯库鲁尔泰(部落首领大会)”。

阿拜州得名于19世纪的哈萨克“诗圣”阿拜·库南巴耶夫(Abai Qunanbaiuly),《阿拜箴言录》已有中文译本。
阿拜的出生地和去世地都在塞梅伊,今年是其出生180周年,叶利麦因此使用了以他为主题的主场装饰和特别版球衣。

塞梅伊原名塞米巴拉金斯克(Семипалатинск):斯克(-ск)是地名后缀(没有具体的意思);塞米(Семи-)的意思是“七”;巴拉金(палатин)的意思是“宫廷”,它和德语的普法尔茨(Pfalz)是同一词源(palatium),但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可指代一般意义上的“房屋”,例如契诃夫的代表作《第六病房》的“病房(Палата)”也源自此词;塞米巴拉金斯克在1718年成为定居点时,因当地的藏传佛教寺庙有7间房屋而得名,意为“七间房”,中国也有类似的地名,例如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的七间房乡。

冷战期间,苏联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西北仅150公里处建立了全世界使用次数第二多的核试验场(第一是美国内华达试验场, 904次),共进行了456次核爆,污染严重,“对150万哈萨克斯坦人产生了有害影响”,它直至苏联解体前夕的1991年8月29日才关闭,联合国因此将8月29日定为“禁止核试验国际日”。

哈萨克斯坦在独立后坚持“去苏化”政策,为避免投资者联想到可怕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塞米巴拉金斯克市依据城市西南的塞梅伊山(Семейтау),改称“塞梅伊市”。

叶利麦成立于2022年8月,在阿拜州州长的协调下,直接获得哈甲2023赛季的参赛资格,并以不败夺冠的成绩(24胜4平)升入哈超,目前是在哈超的第二个赛季。

额尔齐斯河贯穿塞梅伊市,叶利麦的主场——斯巴达克体育场(容量约8000人)——坐落在额尔齐斯河右岸。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的富蕴县,流经中、哈、俄三国,汇入鄂毕河后流入北冰洋,是中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八、克孜勒扎尔
北哈萨克斯坦州首府彼得罗巴甫尔市的克孜勒扎尔是位置最北的哈超球队,克孜勒扎尔意为“红谷”,指的是彼得罗巴甫尔市所处的伊希姆河河谷,它也是彼得罗巴甫尔市的古称。

1752年,在中亚边缘进行试探的俄国人在伊希姆河河谷(克孜勒扎尔)建立了圣彼得要塞,它在1807年升格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彼得罗(petro)和巴甫(pavl)分别是圣彼得和圣保罗的俄语化名称,剩下部分则是地名后缀。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不仅执行“去苏化”政策,还执行“去俄化”政策,但考虑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俄族人超过半数,为避免引起过激反应,仅仅是把它的正式名称改为哈萨克语化的彼得罗巴甫尔(Петропавл/Petropavl),没有进一步改为古代的“克孜勒扎尔”。

虽然城市名称没有改为古称,但当地唯一的哈超球队使用了城市古称“克孜勒扎尔”,他们还没有获得过哈超和哈杯的冠军,倒是参加过一次欧协联的资格赛[2022-23赛季, 淘汰了克罗地亚的奥西耶克(两回合3-2), 但被塞浦路斯的希腊人竞技拦下(两回合0-1)]。

克孜勒扎尔的主场是卡拉赛体育场(容量约1万人),卡拉赛指的是卡拉赛巴特尔(Karasai Batyr, 1598-1671, 巴特尔意为勇士),他在对抗准噶尔人的作战中十分英勇,甚至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都在政治回忆录《我的一生:从依赖到自由》中自称是卡拉赛的后代。

九、奥克谢特佩斯
奥克谢特佩斯来自阿克莫拉州首府科克舍套市,得名于科克舍套市东南60公里外的奥克谢特佩斯山(Оқжетпес/Okzhetpes)。

“奥克(Оқ)”的意思是“箭”,“谢特佩斯(жетпес)”的意思是“无法射中”,奥克谢特佩斯山即“箭无法射中的山”:相传哈萨克的阿布賚(lài)汗(Ablai Khan)曾俘虏了一位卡尔梅克少女(Kalmyk),众多将领和勇士都想占有她,于是她提出一个考验:“我站在山顶,谁能射中我的围巾,我就嫁给谁,若无人能射中,我便跳下山崖。”

众勇士纷纷举弓射箭,但没有一支箭能射到山顶(少女因此跳崖),因而此山得名“箭无法射中的山”,即奥克谢特佩斯山,它在哈萨克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尊严与自由意志。

奥克谢特佩斯没有获得过哈超和哈杯的冠军,其主场是奥克谢特佩斯体育场(容量约4千人)。

十、乌勒套
乌勒套来自乌勒套州首府杰兹卡兹甘市(Zhezqazghan),州名、球队名和球队标志均源自当地的乌勒套山脉,“乌勒套(Ulytau)”的意思是“大山”。

乌勒套标志中写着的“1967”是第一代乌勒套的成立时间,它于2001年解散,因此现有的乌勒套是成立于2022年的第二代乌勒套,两代乌勒套都没有获得过哈超或哈杯的冠军,其主场倒是一直设在杰兹卡兹甘冶金体育场(容量约5千人)。

十一、杰特苏
杰特苏来自杰特苏州首府塔尔迪库尔干市(Taldykorgan),杰特苏(Jetisu)的意思是“七河”,其辖区与历史上的“七河地区”大致重叠。

“七河地区”指的是七条自东南方向流入巴尔喀什湖的河流所汇成的地理区域,它在乾隆年间被纳入清朝版图,但到同光时期被俄罗斯帝国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条约所占据。

杰特苏至今还未曾在哈超和哈杯夺冠,其主场是杰特苏体育场(容量约5000人)。

十二、图兰
图兰来自图尔克斯坦州的首府图尔克斯坦市(Turkistan),图兰(Turan)指的是图兰人,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Turandot)》即为“图兰之女”,中国导演郑晓龙据此制作了电影版的《图兰朵:魔咒缘起》。

图兰的主场是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Samruk-Kazyna/Самрук-Казына)投资建设的图尔克斯坦竞技场(容量为7千人),它因造价高达3900万美元而备受质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耶博尔·凯洛夫, Ербол Каиров)表示,在捷克、土耳其和罗马尼亚等国,仅需2000多万美元,就能建造可容纳1.5万人的体育场。

十三、阿克托别
阿克托别足球俱乐部来自阿克托别州首府阿克托别市(Aktobe):“阿克”在此前讨论“阿克莫林斯克(阿斯塔纳的旧称)”时已提及,意为“白色”;“托别”则意为“山丘”;合在一起的“阿克托别”即为“白山丘”。

阿克托别是哈超2025赛季场均上座人数第二多的球队(场均8640人),仅次于海拉特(场均9276人),但因阿克托别中央球场的容量(容量约1.28万人)远小于阿拉木图中央体育场(容量约2.3万人),所以阿克托别的上座率(约67.5%)远高于海拉特(约40.3%)。

阿克托别中央球场是一座小型紧凑的专业足球场,它也让阿克托别成为哈超唯四使用无跑道赛场的球队,另外三家是阿斯塔纳FC与阿斯塔纳胜利(共用阿斯塔纳竞技场),以及凯萨尔(凯萨尔竞技场)。
十四、阿特劳
阿特劳(Atyrau)所在的阿特劳州首府阿特劳市是乌拉尔河汇入里海之处,里海名为“海”,但它并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甚至比整个德国(约35.76万平方公里)还要大一些。

贯穿阿特劳市的乌拉尔河是欧亚分界线,阿特劳的主场——石油工人体育场(容量约8900人)——位于乌拉尔河东岸,属于亚洲,因此哈超2025赛季的14队全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亚洲部分,无一位于欧洲,这与土超不同,虽然土耳其的大部分领土属于亚洲,但常年有加拉塔萨雷和贝西克塔斯等地处欧洲的土超球队。

十五、结语
哈超、哈甲和哈杯的2025赛季均已结束,图兰是哈超2025赛季的最后一名,即第14名,由于哈超计划在2026年扩军至16队,因此预计图兰将是唯一降级的哈超球队。

哈甲的前三名:阿克套里海(Caspiy)、额尔齐斯(Ertis)和厄斯克门阿尔泰(Altai Öskemen)有望升入哈超,如果他们之中有球队主动放弃升级,第四名的卡拉干达矿工将递补升级。

以上是图述数说原创的第271期足球地理,欢迎您的评论、点赞与转发,与您一起探索真知。
©️图述数说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