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国年轻人集体解锁了一种新型旅游姿势:认怂。
他们不再追求肾上腺素飙升的极限挑战,反而爱上了被网友戏称为“窝囊废套餐”的温和玩法,
蹦极不敢跳?那就试试“慢速弹降”。
漂流怕翻船?直接躺平当浮尸。
爬山嫌腿酸?电梯直达山顶打卡。
这种“又菜又爱玩”的心态,正催生旅游市场最魔幻的风口。
浙江安吉云上草原景区,减速版蹦极台前排起了长龙。
23岁的杭州游客小林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结果绳索像放风筝似的把她缓缓“飘”到地面。
落地后她拿着“窝囊版蹦极挑战证书”笑开了花:“太有意思了,一点都不害怕!”
这个高度仅20米的“弱鸡版蹦极”,下方铺着厚充气垫,四周挂着安全网,被戏称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蹦极”。
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传统蹦极潜在消费者中,68%的人因恐惧放弃,其中多数是18-35岁的女性。
而“窝囊版”推出后,客流量直接翻了五六倍。
还有安吉原野西溪露营地的“人体漂流”:几百号人穿着特制救生衣,像煮饺子似的平躺在水深不足1米的溪流里随波逐流。
现场听不到惊声尖叫,只有潺潺水声和拍照快门声。
一位90后杭州女孩谢莹躺在水里感慨:“放空一切的感觉太爽了!” 该项目周末高峰期日均客流破万,景区一天光门票就能卖出近40万元。
至于“窝囊爬山”?湖南郴州莽山五指峰景区直接给你整上自动扶梯+垂直电梯+无障碍步道豪华套餐。
游客韩静在山顶栈道得意地发朋友圈:“山一步没爬,景一处不落。”
这届年轻人甚至给这些项目起了个黑话合集,“窝囊旅行三件套”(蹦极、爬山、漂流),精准暴击自己“又怂又爱玩”的灵魂。
表面看是年轻人变“怂”了,实则是消费逻辑的彻底颠覆。
拍照打卡>玩命冒险,已成为Z世代的旅游第一定律。
某旅游平台调研显示,62%的年轻人将“能出片”列为体验选择首要标准,远超“刺激程度”的占比。
湘潭万楼景区的“窝囊蹦极”玩家魏晋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虽然不刺激,但工作人员免费帮忙拍的视频,加速一下就能当朋友圈大片!”
至于安吉“窝囊漂流”项目,“游客要的是‘被自然怀抱’的温柔体验。”
当职场里卷生卷死,谁还愿意假期继续挑战自我?躺平任漂、电梯登顶才是真·放松。
这类项目专治“人菜瘾大”的游客。
更深层的是旅游平权运动。传统漂流对老人小孩极不友好,爬山更是体力噩梦。
而“窝囊三件套”让带娃家庭、银发族共享旅游乐趣。
在石燕湖“窝囊漂流”现场,带俩娃的杨女士直言:“3岁孩子都能漂,全程安心拍水花!”
“窝囊旅游”的爆火,意外激活了一批曾经默默无闻的县域目的地。
浙江安吉县因同时拥有“窝囊蹦极”和“窝囊漂流”,7月酒店预订量环比暴增70%,登顶浙江县域热度榜,周末热门房型提前5天就被抢光。
长沙石燕湖景区500米“躺平漂流”水道,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
同程旅行《2025避暑旅行趋势报告》揭示,今年暑期呈现“长线向西、短途清凉”的格局。
当一线景区被高价和人流攻陷,这些小城靠“温柔一刀”成功逆袭。
风口之下,景区们早已杀红眼。
安吉云上草原的减速蹦极2019年就悄悄上线,但直到去年被短视频带火才迎来高光时刻。
今年暑期全国景区争相复刻“窝囊”模式:
长沙石燕湖把漂流流速调到比小区人工湖还温和,莽山五指峰甚至推出户外斜挂式轮椅提升机,让腿脚不便者也能登顶。
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战冬梅指出,这本质是景区对同质化困局的突围:“必须通过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人群做细分。”
当传统景区还在卷过山车高度时,聪明人已开始收割“胆小经济”。
涠洲岛曾因“洗脚30秒收费1元”“接驳车强制消费”等骚操作被博主吐槽“除了呼吸都要钱”,导致游客集体避雷。
这提醒景区:体验可以温和,但吃相不能难看。
未来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把“温柔体验”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的玩家,
莽山五指峰用电梯送客上山后,在观景台安排瑶族歌舞表演,安吉溪流漂流终点设置竹林茶歇。
毕竟“窝囊”只是外壳,情感记忆才是游客买单的核心。
“窝囊旅游”的爆火,本质是年轻人对“悦己消费”的彻底拥抱。
当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选择在山水间按暂停键,理直气壮地“菜”,心安理得地“瘫”。
毕竟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不敢蹦极”的软肋。
而精明的旅游人,正在为这份“认怂”快乐买单。#头条深一度#
(老A)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