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二伏
为期十天的二伏
从今天开始啦
二伏,也称为中伏
是伏天里最热的时间
不同地方,饮食习俗有所不同
头伏饺子,二伏面
寓意福气绵延
一起舒“伏”度夏
在日照
二伏的第一天很多人家是要吃面条的
说到吃面条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做面的高手
他就是日照新市民——申胜兵
入伏的日头刚爬上海平面,日照的海风就裹着热气往街巷里钻。石臼海滨三路的老街上,一家挂着“石臼源”木牌的面馆早早人头攒动——这是申胜兵的素椒杂酱面店,二伏天的清晨,已经飘出了一天要卖1000碗的热闹。
“今天进入二伏,大家都吃面,店里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起来了!”40岁的申胜兵系着沾着面香的围裙,额角的汗珠顺着笑纹滑落。这位来自河南的面馆老板个头不高,嗓门洪亮,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暑假的日照挤满了看海的游客,本地食客也循着老味道涌来,店里的叫号声、抽油烟机的轰鸣、外卖小哥的催单声搅成一团,却透着一股让人踏实的热闹。
“现在每天差不多1000碗的销售量吧,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15个钟头连轴转,锅灶就没歇过。”申胜兵擦了把汗水,眼里闪着一股干劲儿。
时间往回拨18年前,那是2007年的盛夏,22岁的申胜兵怀揣着对大海向往,第一次踏足日照,站在万平口的沙滩上,咸湿的海风扑在脸上,带着些腥味;远处的浪头卷着白沫扑过来,又轻轻退回去。“那时候就觉得,日照的风都比老家的软,也比老家的清新。”后来申胜兵总跟人说,回到河南的日子里,一闭眼就是日照的海,连呼吸都带着凉丝丝的舒服。那股子魂牵梦绕的劲儿,让“去日照闯闯”的念头便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这句挂在申胜兵嘴边的话,成了他后来闯荡的信条。揣着攒下的积蓄,他带着家人扎进了日照的石臼海滨三路的老街,租下一间60平米的小门面。“咱中原人离不了面食,不如就开一家面馆吧,让日照人尝尝我们河南家乡的味道。”同年10月,申胜兵的面馆携着河南的味道,飘进了日照的烟火里。
可异乡的生意哪有那么好做?日照人爱吃鲜,口味偏清淡,河南老家的浓重酱香总显得“水土不服”。
申胜兵蹲在店门口看了三天,记下街坊邻居吃面时的表情:有人皱眉怕辣,有人觉得酱太咸。当晚他就扎进厨房,把河南的醇厚、川味的鲜辣和日照的清爽往一块儿融——终于调出了那碗“不呛喉、有余香”的杂酱。
如今店里20多种面,每一款都藏着他的巧思:海鲜面加了日照本地的海沙子;酸汤面里掺了鸡丝提鲜,老食客闭着眼都能尝出那份“量身定做”的心意。
2015年的秋天,申胜兵的面馆迎来跨越式发展。从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再到180平方米,申胜兵亲手刷了三次墙,也把“石臼源”三个字刻进了心里,并成功注册了商标。
“‘源’是咱从石臼起家的根,‘缘’是和日照这片土地的情分。”提及“石臼源”商标寓意,申胜兵眼里的光比当年初见大海时更亮。
有了商标的护身,加上老食客的口碑推荐,“石臼源”的香味飘出了日照——先是日照的街坊带着外地亲戚来吃,后来有人专程从青岛、连云港开车来拜师,如今全国500多家加盟店的厨房里,都飘着这股融合了河南筋骨与日照灵气的面香。
扎根日照18年,申胜兵的压面机还在恪守着老规矩:一斤面粉里卧三个土鸡蛋,压出的面条筋道得能弹起来。清晨6点,他准会去市场挑最新鲜的蔬菜,“食材不好,手艺再巧也白搭。”这是申胜兵的初心。
十八年的时光,足够让一个异乡人把他乡过成故乡。“现在我也是个日照人啦。”申胜兵望着满屋子的食客,温暖且知足。海风穿过面馆的窗棂,带着面香和笑声飘向远方——这碗面里,藏着一个河南小伙的山海梦,也盛着一座城市最温暖的接纳与共生。
二伏头天
看到申胜兵这碗面
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口水啦
别犹豫啦
要么系上围裙自己动手煮一碗
让热汤暖透身心
要么直接钻进街角的面馆
让那口筋道鲜香熨帖整个夏天
二伏吃面,就得这么实在又舒坦
记者:杨辉
摄影:宋年升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