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五千里长征牺牲了多少人?蒋介石为什么不继续追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底牺牲了多少人?

我们先看一组冰冷的数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浩浩荡荡8.6万余人。可仅仅两个月后,血战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这支大军已经锐减到3万余人

两个月,阵亡、失踪、牺牲超过5万人,平均每天都有近千人倒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几乎被打残的军队,最终却走到了陕北,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几十年后,一个人的回忆录,却给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答案。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红军头号对手蒋介石的亲儿子——蒋纬国。他在口述自传里直言不讳:“当时与其说是没有包围成功而被中共突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

一场伟大的史诗,瞬间变成了一场精心算计的“战略默契”。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精心策划的“阳谋”?来自蒋家父子的“罗生门”

蒋纬国的“放水论”,听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他甚至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逻辑。

他说,他爹蒋介石早就预见到,日本早晚要全面侵华。要抗日,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而当时中国的西南——云、贵、川等地,还都盘踞在地方军阀手里,根本不听中央号令。

怎么办呢?

蒋介石想出了一条“妙计”:放红军西进

就像驱赶一群羊,让红军这群“羊”替他冲开西南军阀的栅栏,然后他自己的中央军再名正言顺地跟进,以“剿匪”之名,行“统一”之实。

蒋纬国对此颇为得意,称之为“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战略”,因为“我们随着共军进入云贵川,使中国达成真正的统一”。

这个说法,已经足够震撼了。

但还有更私密的版本。有海外学者言之凿凿,说蒋介石这么做,还有一个纯属个人的动机:换儿子

当时,他远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实际上就是斯大林手里的人质。蒋介石是想用放走红军这件事,向斯大林示好,换取儿子平安归来。

你看,无论是“公”的战略,还是“私”的动机,这套说辞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似乎,长征的真相就这么被揭开了。

打脸的子弹:蒋介石日记里的“斩草除根”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当事人的笔尖和战场的炮火里。当我们翻开蒋介石自己的日记和当年的战报,会发现那套“放水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第一颗射向“放水论”的子弹,就叫湘江的血

1934年底,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遇了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蒋介石调集重兵,在湘江两岸布下天罗地网,明确要求各部“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

那是一场真正的殊死决战。红军将士的鲜血,几乎染红了整条湘江。8万多人的部队,过江后只剩下3万多。担任殿后的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在担架上,他硬生生从自己的伤口里,扯断了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试问,世界上有这样“放水”的吗?这不叫放水,这叫想把水彻底抽干

第二颗子弹,来自总裁自己的笔

就在红军开始突围后不久,蒋介石就在日记里给自己打气:“不可错过剿匪成功之大好机会。”

当红军进入贵州,他给前线将领薛岳等人下达的手令,更是杀气腾腾:“不顾一切,跟匪穷追,最为紧要”,“所谓斩草除根,此其时矣”。

字里行间,哪里有半分“放水”的悠闲,全是“除之而后快”的急迫与焦虑。

第三颗子弹,最能戳穿“为子放水”的谎言,那就是一个父亲的冷酷

早在1931年,宋庆龄就曾建议蒋介石,释放被捕的共产国际联络员牛兰夫妇,以此来换回被扣在苏联的蒋经国。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蒋介石是怎么回复的?他在日记里写道:“余宁使经儿不还,或任被苏俄残杀,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而换我亲子也。”

翻译一下就是:我宁可让儿子死在苏联,也绝不拿危害国家的罪犯去换他

一个几年前连用两个囚犯换儿子都不肯的人,几年后,会为了同一个儿子,放走几万红军,放走他最大的心腹之患?

这逻辑,根本说不通

真正的答案:不是国军不想剿,是实在剿不动了

既然“放水论”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国军,围追堵截,就是按不死一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疲惫之师?

答案很简单:不是不想剿,是这个反动集团,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

第一个烂,烂在“友军”全是影帝。

蒋介石想“一石二鸟”,地方军阀们何尝不是人精?他们的算盘是“一箭三雕”。

南边的粤系军阀陈济棠,跟红军达成默契,直接让开两条封锁线,客客气气地把红军“送”出了广东

西边的桂系白崇禧,搞的是“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枪声大雨点小,纯属糊弄老蒋。

最绝的是川军。川军将领邓锡侯直接给手下交代秘诀:“追击部队应与共军保持一日距离……放放空枪空炮,只要能上报就算了事。”

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让红军消耗中央军,再让中央军滚出我的地盘。谁都不是傻子,凭什么为蒋介石卖命

第二个烂,烂在蒋介石自己的“嫡系”部队。

地方军阀出工不出力,中央军总该卖力吧?然而,现实让蒋介石自己都气到发疯。

1935年4月,他给部下发电报,破口大骂:“匪之主力已经渡过,而我军迄无查觉。军队如此腐败,实所罕见……上下相率懒慢怠忽,敷衍塞责……军人至此,可谓无耻之极。”

几天后,他又严厉斥责追击不力的吴奇伟:“对此区区残匪,既不敢进攻……如此旷日持久,怕匪畏匪,尚能革命乎?”

兵无斗志,将无战心,这样的军队,追得越紧,暴露的无能就越多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红军自己。

国民党在烂掉,而红军,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脱胎换骨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毛泽东重新获得了红军的指挥权,他彻底改变了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

最经典的,莫过于四渡赤水

毛泽东指挥着几万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忽东忽西,声东击西,硬是把几十万国民党大军耍得团团转,最后从容跳出了包围圈。

这种高超的指挥艺术,是国民党那些死板的将领们想都想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红军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长征路上,各族儿女踊跃参军,仅在云贵川三省,就有近2万青年加入红军。阿坝的藏、羌、回人民,为红军筹集了两三千万斤粮食

一边是不得人心的“官军”,一边是人民鼎力支援的子弟兵,这场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到了1935年11月,中央红军在陕北的直罗镇战役中,一举歼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红军,终于站稳了脚跟。

一年后,西安事变爆发,十年内战的烽火,也随之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蒋介石的“剿匪”大业,在全民族抗日的浪潮面前,不得不被迫终止。

参考资料:

央媒:红军长征能胜利是因为蒋介石故意“放水”吗?-人民日报客户端.2016-10-20

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天津日报.2022-07-19

红军长征胜利与三大历史性转折-上海热线.2022-11-04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战斗?-中国军网.2024-10-10

为什么红军到达延安后,而国民党没有继续追剿-中国社科院.2025-08-2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历史   蒋介石   红军   湘江   军阀   苏联   儿子   封锁线   国民党   斯大林   陕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