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着冬瓜“防暑降温”的说法,更多是利用了冬瓜含水量高、常温下触感偏凉的特性,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局部凉爽感,但从科学防暑和孩子健康的角度来说,并不推荐,甚至存在一些隐患:
15斤冬瓜
1. 降温效果很局限,且不持久
冬瓜本身是常温的(除非冷藏过),和人体皮肤接触时,最多通过热传递带走一点体表热量,让人暂时觉得凉快,但这种凉爽只局限于接触部位,无法降低核心体温,也不能改善周围环境的高温,对真正预防中暑作用很小。
如果是冷藏过的冬瓜,低温可能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甚至导致局部受凉(比如腹部),引起肠胃不适。
2. 科学防暑更重要
对孩子来说,预防高温不适的关键是:
首先要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待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必要时开空调(温度调至26-28℃,避免直吹)或风扇;
其次就是及时补水:少量多次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别等口渴了才喝,避免脱水;
第三就是穿着合适: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利于散热;
-第四就是减少外出:避开正午10点-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外出时戴帽子、打遮阳伞,在阴凉处活动;
第五就是观察孩子状态:如果孩子出现出汗多、烦躁、脸红、头晕等,及时转移到凉快地方,适当补水休息。
总之,“抱冬瓜防暑”更像个有趣的小偏方,实际作用有限,还可能有小风险,不如做好基础的防暑措施更靠谱。
更新时间:2025-07-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