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三伏,湿热难耐,不仅出汗多,还累得快,令人“寝食难安”,其实这都是“暑邪”和“湿邪”在体内作祟。想要破除“二邪”并不难,利用好三伏天养阳“黄金期”,反而能更好地滋养身体、增强抵抗力。对此,中医从饮食、起居等方面,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具体的调养方法,一起来看看哪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吧。
一、三伏天揭秘:阳气最盛,暑湿难缠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俱长,万物华实。”三伏天正是阳气旺盛的时节,人体阳气充盛,气血运行通畅,但同时天气酷热,湿气重,暑湿邪气相互交织,易耗气伤津,导致乏力口渴、脘腹胀满、心烦失眠等症状。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伤气耗津,令人烦热汗出,倦怠欲睡。”暑邪易扰动人体正气,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出现“暑病”。
二、暑湿伤身,中医如何解读三伏病机?
三伏的暑邪伴随湿邪为患,二者相互夹杂,形成“暑湿”。湿为阴邪,重浊粘滞,困阻脾阳;暑为阳邪,炎热耗气伤津。暑湿交蒸,导致人体阳气受阻,津液流失,出现脾虚湿盛、心火上扰的典型表现:
·耗气伤津:大汗后乏力、口渴干燥;
·脾阳受困:腹胀纳呆、消化不良;
·心火偏旺:烦躁失眠、多梦易怒。
不同体质对此有不同表现,阴虚者易干热上升,气虚者易汗出乏力,湿热体质者则多湿重肢困。
三、中医四法护身:饮食清热,起居有度,外治精准,情志调养
1. 饮食篇:喝对汤饮,清暑又健脾
·
此外,还应注意:
·适量食用苦味和甘味食物,苦味如苦瓜能清热,甘味如红枣能补气养脾。
·多吃时令水果,如西瓜、梨、菠萝等,既补充水分,又有助清热。
·避免冰镇饮料和生冷食物,过多冷饮容易伤脾胃,导致腹泻和消化不良。
·忌辛辣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助火生热,加重暑热和心烦。
·适当吃些辛温食物,如生姜、葱白,帮助身体温阳,避免湿邪侵袭。
2.起居篇:顺时而为,避湿养阳
合理的作息有助于养护阳气,增强体质:
·顺应三伏昼长夜短、阳气旺盛的自然规律,早睡早起,适当午休,有助养护阳气。
·空调温度宜设在26°C以上,避免直吹和腹部、脚部受凉,防止寒湿入侵。
·减少赤脚踩湿地,勤换衣,防止湿邪侵体。
·晨练太极、八段锦,活络气血,增强体质。
3. 外治篇:冬病夏治好时机,三伏贴艾灸帮你强身防病
中医外治法是三伏养生的特色方法,有效温阳祛湿,增强正气:
·三伏贴
三伏贴是夏天最有名的传统养生法,把专门配制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如大椎、肺俞、足三里等),帮助温阳祛寒,增强抵抗力,尤其适合慢性呼吸道疾病和体质虚弱者。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操作。
·艾灸
艾灸利用艾条点燃后的热力,刺激人体穴位,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三伏天进行艾灸,能补足阳气,驱散湿邪。居家可用艾灸盒,在医生指导下选穴,避免烫伤。
·药香熏蒸
利用艾草、藿香、薄荷等中药熏蒸房间或身体,能清热解暑,驱虫避秽,提升舒适感。端午节挂艾草、佩戴香囊也是这一传统的体现。
4.情志篇:养心安神,平复夏火
夏季心火易旺,情绪容易波动。保持良好情绪对健康至关重要:
·喝一杯 “安神茶”:合欢花莲子心茶,清心宁神,助眠除烦。
·做一套 “静心操”:坐在椅子上,慢慢吸气 4 秒,再慢慢呼气 6 秒,重复 10 次,保持良好情绪,促进阳气顺畅运行。
四、个性化养生篇:三伏天专属健康守护
上班族
·办公室可以准备小风扇,避免长时间直接吹空调,减少身体受凉
·下午3点左右饮用一杯三豆汤,既能清热祛湿,又能提神醒脑,代替咖啡更健康。
老人和儿童
·孩子若因贪凉食用过多冰冷食物,可煮些生姜红枣水(生姜3片,红枣5颗)温服,有助温暖脾胃。
·老人晨练宜避开上午9点至11点的高温时段,选择早晨气温较低时段活动,减少中暑风险。
爱运动的人群
·建议将跑步时间调整到清晨6-7点或傍晚太阳落山后,避免烈日暴晒。
·运动结束后避免立刻冲冷水澡,应先擦干汗液,待心跳恢复平稳后再进行沐浴,保护身体阳气。
三伏天虽热,却是顺应自然、养护阳气的最佳时机。科学运用中医“四法”,清暑解湿、养心护脾、扶正祛邪,才能在盛夏炎炎中保持健康,迎接秋季的清爽。让我们用中医智慧,度过一个清凉又健康的三伏夏天!
作者:
湖南省中医院 唐雪
湖南中医药大学 孟宇豪
美编 向佳欣 李诗钰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