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最近敲定了国足教练团队的框架,主帅人选还在评估,但中方教练组的位置稳稳的,继续用外籍主帅加本土助理的组合。这套模式不是新鲜事儿,从最早请外教开始就这么干了,主要就是帮外教处理日常事儿,顺便当个沟通的中间人。国内俱乐部也差不多,外教带队的时候总有中方人帮忙管后勤和球员关系。问题是,这几年外教和中方组之间闹别扭的事儿越来越多,理念不一样,干活儿方式也对不上眼儿,导致外教觉得手脚被绑,严重的时候还直接边缘化。举个例子,今年U16国足的日籍教练上村健一和中方人员在训练上顶牛,甚至动手了,停训好一会儿才拉开。 U20国青队也出过类似情况,教练组在酒店会议室里争战术,站那儿对峙半天。成年队这边,传闻也多,外教想推进攻,中方觉得稳守好,场上指令乱套,球员都懵圈。
伊万科维奇那段儿最典型,他2024年3月接手国足,带队打世预赛18强赛,9月份两连败后就开始传中方组要调整。 他的团队专业性被吐槽,助理教练查名单老出错,球员名字记不住,主帅自己场边坐着看球,不爱动弹,大部分训练布置都扔给中方人干。 2025年3月东亚杯,在韩国仁川文鹤体育场,伊万换人指令通过翻译传三次,两次搞错,中方教练得跑边线举号码牌补救。 到了6月10日告别战对印尼,在沈阳奥体,三次换人又乌龙,认错脸儿,球迷网上直呼老了不认识人了。 赛后发布会,伊万低头看表,没多说展望,6月27日足协正式宣布他下课,换成德扬·久尔杰维奇代理。 这事儿一出,足协内部就开始盘点,觉得全靠外教团队容易出岔子,管理起来费劲儿,所以中方组不能撤。
足协的逻辑挺直白,取消中方组,外教团队再不靠谱,也没人兜底。伊万时期,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的集训,器械摆放、球员签到,全是中方人在草坪上跑腿儿。 加上语言关、文化差,外教不熟中国足球的弯弯绕,球员饮食安排、媒体应对,这些琐碎活儿没人管,球队运转就卡壳。国内俱乐部也证明了这点,外教来一支队,总得配中方助理,不然合同谈不拢,训练课都上歪。足协高层在会议上翻报告,数据摆那儿,过去几年冲突虽多,但中方组处理的突发事儿占大头,比如U16在德甲合作项目,上村健一推进攻足球,中方坚持防守反击,香河基地哨声乱响,球员站那儿等指令。 这些例子一摆,方案就定下来了,继续混合模式,主帅评估同步走,但中方位置先锁死。
人选标准也卡得死死的,足协不想老用一套人,得给新人机会。中青年教练为主,得有执教经验,业内口碑好,最关键是没在国足干过助理或领队。郑智从2023年进组,带队集训吹哨指挥体能,2024年9月18强赛后传他可能走人。 孙继海退役后当过助理,2019年集训场边巡视调整,邵佳一2011年退役后管领队事儿,也都过线了。 名单一筛,剩的不多,范志毅和杨晨浮上来了。这俩人球员时候都留过洋,范志毅2000年去水晶宫,英冠长传助攻那手儿,业内都服;杨晨1997年法兰克福起步,1999年德甲对拜仁补射进球,管理经验也足。 他们能镇住更衣室,球员听劝,外教指令传下去不走样。
范志毅退役后干过助理,2007年上海海申,2012年上海东亚青年队,2015年足协青训顾问,2022年辽宁沈阳城市顾问。 但最近几年他转娱乐,2024年综艺棚里分析比赛,2025年上半年广告拍摄,足协得谈日程。杨晨2008年北京国安助理,2009年江苏舜天,2014年北京北控,2023年中甲俱乐部管运营,审合同核预算。 他管理手熟,适合桥接外教和足协政策,但俱乐部事儿一堆,也得协调。足协内部文件圈他们名字,理由简单,留洋底子厚,威望够,不像老面孔那么熟套,得试试新鲜血液。
这方案一出,网上议论不少,有人说中方组就是多余,绑外教手脚;也有人觉得现实点儿,全外教团队中国足球吃不消。回看历史,1994年首任外教塞巴斯蒂安带队,中方组就管签到护照。 1998年米卢时代,燕京基地日常全靠他们;2002年阿里汉,战术室翻译指令,球员散开前点头确认。 2011年高洪波本土执教,中方组还扩编,训练分组对抗吹哨。模式稳了三十年,改不了根儿。冲突这块儿,2024年U20亚青赛预选赛泰国站,日本籍教练和中方在酒店推战术板,门卫敲门才散。 成年队2025年1月东亚杯,伊万发布会避谈未来,中方协调赛程。 这些事儿堆一起,足协选择继续用,图个稳当。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