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岭南首府,宋徽宗封地,如今却成了珠三角最落寞的城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宋徽宗曾在这当王爷,两广总督也曾在这设衙门,如今却被人调侃是“珠三角最边角的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

肇庆这座城,早就不是边角料

翻地图,只看交通线,会以为肇庆像是佛山和广州的“尾巴”。可真往回查,最早设郡县的地方,不在广州,在肇庆。

秦朝统一岭南,最早在今天的肇庆设立了高要县,属南海郡管辖

南越国的时候,这里设有王宫。汉武帝南巡后,设立苍梧郡,治所就在现在的封开。

封开,西江边一个不起眼的县,曾是岭南首府

时间横跨三国、两晋、南北朝,几百年,这里一直是地方政务核心。

再往后,隋朝统一南北,端州设立。唐代时期,这座城市出现了另一个名字:端州

当时的端州以“端砚”著名,是贡品之一,名声传到长安。

北宋时局不稳,辽金南下,赵佶被立为端王,宋徽宗当时的王府就在端州,也就是肇庆。后来他当了皇帝,改端州为兴庆府,升格军镇,后来又升为肇庆府。

官方记录,1118年,端州正式改为肇庆府,名称沿用至今。这是岭南第一批使用“府”这个级别的城市。

明代嘉靖至清乾隆年间,肇庆成了两广总督驻地。两广总督,一人管广东广西,驻地设哪哪就是南方权力中枢。

这个衙门,设在肇庆城内。广州当时只是个盐运口岸,还没站稳。

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期,肇庆坐镇两广整整182年,管辖的是两广十三府数十州县,都是从肇庆发文派令。

这个时候的肇庆,是岭南实打实的“首府”。广州、佛山、惠州等城,在它面前都要矮一头。

古城墙、披云楼、七星岩、阅江楼,都是那个时期留下的官署与人文遗迹

广州后来崛起,是因为海运开放和十三行通商。佛山靠商会工坊起势。可在那个科举、政令、文书说了算的年代,肇庆官多、人精、士绅聚集,是岭南的门面

那时候谁家要是能在肇庆中个举人,比在广州当富商还光荣。

广州崛起时,它还在慢悠悠看西江水

肇庆没有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江还是重要航运通道。

肇庆靠码头,靠木材、陶瓷、石料、农业,把货一点点送出去,西江水流缓,沙洲多,水运靠得住,城市节奏也慢下来

珠三角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广州铺轨道,佛山造陶瓷,东莞做加工厂,肇庆还在做手工端砚、开石山、挖高岭土

人们不急,官也不催,反正西江通货,天大地大日子照过。

1970年代,广东开始搞“三来一补”,珠三角跑起来了。肇庆没跟上。火车从广州到肇庆,坐绿皮车要近三小时,公路一路断断续续,常年施工。

等高速公路连通、城轨进来,肇庆已经成了“旅游市”定位

西江风光、七星岩、星湖、鼎湖山、砚都,项目不少,人流有限,来的人看风景、拍照,住一天就走。

城市中心没扩张,老城区是明清街巷,新区是政府机关楼房,大量空地夹在中间,楼建一半就停了,施工围挡成了常态

经济数据也慢慢拉开,2023年肇庆GDP为3100亿元左右,常住人口不过400万出头,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排倒数第二

对比佛山、东莞、惠州,缺的不是产业,是节奏。

珠三角一体化开始后,佛山不断外拓,南海、三水产业串珠成链,肇庆成为被包围的孤岛

交通枢纽南移,人才流出,年轻人一毕业就去广州,留下的是行政岗、养老岗、旅游岗。

有开发商看中了新区,造了几片楼盘,卖不掉,空置率一度居高,甚至上了全国“鬼城”名单

大批商品房白天没人、晚上不亮灯,路边出租广告写到褪色。

西江还在流,七星岩还在,披云楼还在,官衙也还在。

每天中午肇庆老街走一圈,三家店铺就有一家关门,卖的是老砚、老茶、老照片,没人买也没人问

曾经两广总督衙门就在七星岩旁,如今门口贴着景区牌。

游客进去打卡拍照,没人知道那里当年站过的是什么人,城市不动,时代会绕开走。

大湾区越热,它越像个“看客”

肇庆被划进珠三角,也被写进大湾区,文件上名字有了,实际反应慢了一拍。

广州深圳的地铁通车、科创中心建设,几乎月月有新闻。

佛山顺德的家电、制造、家居,产业链一步接一步铺出去,惠州外资持续加码,珠海转型高端制造,肇庆依然靠资源吃饭、靠旅游喘气

2015年开始,肇庆新区破土,规划图很亮,以端州老城为基础,东连佛山高明,西接广西贺州

政府搭台,招商引资,开口就是“第二个南沙”。

项目确实上了,产业园划了几片,招商大会也开了。

可从卫星图上看,新区大片地块空着,厂房整齐,停车位干净,就是人少车少

房价倒是动了,2016年新区房价飙了一波,一平七八千,看得懂的人知道,买的是预期,不是现实

结果一年不到,量价齐跌,开发商开始推特价房,几年下来,库存越积越多。

产业不配套,人才留不住。高校只有肇庆学院和几所职校,毕业生大多去了广州、佛山,不回头看一眼

本地企业开出岗位,月薪五千起,没人来,产业园招工,工人来了三天走两天。

高铁通了,端州站设在偏北,去广州南站40分钟,却不进中心城

轻轨接驳不畅,外地游客到了站,还得打车去看七星岩。市内公交班次少,打车贵,体验跟不上。

有企业负责人讲:“这不是发展慢,是配套断层,政策跟得上,基础没衔接。”做芯片的来投过一次,看完地皮走了。

开厂要人、要物流、要高校、要上下游,肇庆哪一样能接住?

珠三角在飞,肇庆在看,大湾区发布会开完,广州佛山推园区、设基金、连道路,肇庆发的是文旅宣传片。

政府也急,政策出了一摞,一线批地、二线建厂、三线补贴、四线贴息,企业就是不来

地级市财政薄,光靠招商难撑起基础设施,新区的桥建一半停了,地下管网刚铺一段又刨开。

西江上游来了沙,港口泥沙堆积,肇庆港每年吞吐量比佛山、江门差一大截,物流企业说,走佛山就好了,肇庆货运周期长,堆场小,调度慢。

城市缺口不在宣传,也不在政策,是结构,是真正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没跟上。

城市还在,气不够了,人却没走

肇庆人没走,心却散了,老城区依旧热闹,早市一大早就有摊贩,端砚街、城东市场、江滨西路,三轮车、菜摊、剪头发的铺子,一个没少。

政府开始转向,盯上了文旅和生态牌

七星岩扩建,星湖整治,砚都新建展厅,披云楼复原工程计划启动,城墙保护列入新一轮城市提升项目。

2023年,肇庆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

数字好看,游客集中在法定假日,平时街上清冷

文旅不是支柱产业,最多是锦上添花。肇庆意识到这点,开始转向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制造。

2024年,宁德时代一期项目正式落地,这一块可能成为肇庆未来真正的发动机

可谁都知道,造车不光是建厂,还得配电、配供应链、配工程师,没有周边产业基础,单点突破难撑长线。

高新区开始挂出招聘广告:年薪20万起,招机械、材料、电气、管理人才,几个岗位挂了半年,本地人不会干,外地人不来干

官方讲得好听:“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实际下去一看,配套还是那几个老路,酒店是老三星,餐馆是沙县和大排档

好消息是,城市没烂,底子还在。

西江水还是干净的,山是绿的,砚石还出光泽,老工匠还蹲在老街巷里磨一块一块端砚

坏消息是,人老了,中年人拖着家庭,守着老铺子,年轻人不想回来,回来的在开直播、摆地摊,撑不过三年就撤。

城市在沉默中转型,没有高潮,也没有哀嚎,只是热闹被抽离,骨架空了一截。

西江水还在绕,绕不过的是新的时代节奏。

参考资料:

《穿越大湾区:肇庆初识》 - 星岛日报,2023年12月

《珠三角城市经济排名分析报告》 - 广东省统计局官网,2023年年终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历史   封地   首府   岭南   落寞   当年   城市   肇庆   西江   三星   佛山   广州   两广   端砚   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