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凭借长相一夜爆红的“小马云”, 现状让人堪忧 !


近日,10年前走红网络的“小马云”范小勤,对着媒体的镜头,说他想长大赚钱娶老婆。

如今,17岁的他患有矮小症,身高只有1.25米,智力也远低于同龄人。

人们没想到,10年前的一张照片,意外透支了他整个的一生。



2015 年冬天,江西永丰县严辉村。

范小勤只有7岁,远房表哥黄新龙回老家吃酒,随手给拍了张照——灰棉袄、脏袖口,但那张脸却酷似马云。

他将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这谁家孩子,跟马云一个模子刻的”。



48 小时内,微博话题阅读量破 3 亿,#小马云# 登上热搜。

连马云本人也发微博调侃:“我还以为家里把我小时候的照片翻出来了”。



这是第一次流量洪峰:素人到顶流,只用了 0.1 秒的快门。

热搜之后,严辉村的土路第一次堵车。

奶粉店塞 500 块,让范父在镜头前说“孩子喝我家奶粉长大”;

小家电企业送来水壶、电饭锅,拉着范小勤合影;

深圳老板出价 1000 元要买头像做商标。

范家发回忆:“最多一天来了 17 拨人,摄像机比锄头还多。”

这是第二次流量洪峰:围观经济,把贫困当成卖点。



2016 年初,河北商人刘长江带着手机里的百万余额视频找上门:“跟我去石家庄,读书到大学,毕业安排工作。”

范家发在合同上按了手印——他以为是孩子的“救命符”,其实是流量的“卖身契”。

最后,刘长江注册“小马总”商标,给范小勤配保镖、保姆、商务车;

他的生日被改到 9 月 10 日(与马云同一天),宴会上让他穿西装切三层蛋糕;

他的商业活动排期表精确到小时:上午童装秀、下午直播、晚上电影客串。

每次出场时,他都会学着朝围观人群挥手:“我是小马云,你们喜欢我吗?”



在石家庄的 4 年,范小勤的课本从未翻超过 10 页,日程却被排得满满当当。

2021 年 1 月,刘长江因“涉嫌雇佣童工”被举报,范小勤被保姆连夜送回村里。

村民发现:他身高 1.25 米,与 4 年前几乎无异;

他的大腿布满针眼,公司解释为“治疗矮小症”;



面对 100 元人民币,他回答“两个鸭蛋”。

这是第一次流量退潮:当“小马云”不再 mini,商业价值迅速蒸发。

“退养”风波之后,范家发做了一个看似倒退的决定——不再把孩子交给任何机构,也不接受以“小马云”为名的商业拍摄。

他把儿子重新塞回了乡村的泥土里:插秧、捉鱼、劈竹子,一样不落。

有人笑他傻:“流量白送都不要。”

范家发只是闷头锯竹子:“先学会数竹篾,再学数钱。”

去年夏天,黄新龙回乡探亲,又顺手拍了几段范家父子做竹器的日常。



画面里,范小勤笨拙地递竹条,父亲头也不抬地纠正手势。

视频上传当晚播放量破百万,评论里说得最多的是——“终于看到他在做孩子该做的事。”

账号“老范竹木工”很快更名为“小马云表哥”,粉丝涨到80万。

与六年前不同,这次流量变现的路径被写进了三张A4纸的“合伙协议”:

范小勤出镜时长每天不超过1小时;收益35%用于改善家庭生活,55%存入范小勤成年后才能动用的信托账户,剩余10%留给村里其他残疾儿童买教具;

每月,他们必须带范小勤去县医院做一次骨龄和智力评估,数据公开。



今年9月,范小勤将进入县特殊教育学校寄宿。

校长第一次家访时,他正趴在门槛上数蚂蚁,嘴里念着“一只马云、两只马云……”

校长蹲下来问:“想不想学写自己的名字?”

他抬头,眼睛亮了一下,又迅速低头抠手指。

有人问黄新龙:“你们是不是在消费‘小马云’?”

他反问:“六年前,他被当成会走路的广告牌;三年后,他被当成失败案例。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他当一个人来记录?”

镜头之外,范小勤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把午餐肉先夹给父亲,再夹给自己。



范小勤父亲托人在院子里立了一根竹制刻度尺,每月1号给范小勤量身高。

尺子顶端刻着六个字——“慢慢长,不着急。”

夜深了,镜头关闭,院子里的油灯还亮着。

范小勤蹲在灯下,把白天劈歪的竹条一根根理齐。

父亲坐在门槛上编簸箕,偶尔抬头看一眼儿子,像看一株终于开始拔节的晚稻。

远处,群山如墨,蝉声正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娱乐   长相   现状   年前   马云   流量   孩子   竹条   镜头   父亲   石家庄   身高   矮小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