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国货把国人“坑惨”了,潜藏几十年其实是日货,韭菜割了上千亿

近日高市早苗的一则错误言辞,让日本经济迎来了大幅度打击,旅游业,电影业纷纷遭到“抵制”。

而很多日本品牌也被大众们自愿抵制,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实有些日企早已悄悄渗入了“内部”。

看似是国货的它们,其实是实打实的日本品牌,而很多人却仍蒙在鼓里。

那么,这些日本品牌都有什么呢?

国货热潮下的 “伪装者”

要想弄明白那些伪装成国货的日本品牌有什么,咱们得先知道一下日本品牌常用的“伪装套路”。

他们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最关键的事就是“藏身份”。

也就是说,为了取得我们的信任,他们从不会主动提自己是日本企业,反而靠各种办法让大家误以为是国货。

就说大家常喝的三得利乌龙茶吧,它专门在福建建了茶园和工厂,供应链里 92% 的东西都是国内采购的。

而且,三得利不但在包装上印满汉字,还盯着“福建乌龙茶”这个本地人熟悉的卖点使劲推,结果十个人里有七个都以为它是咱本土的茶饮料。

还有日本的格力高饼干,刚进中国时绝口不提日本出身,反而反复琢磨中国人喜欢的口味。

在这之后,格力高先后推出抹茶、樱花这些限定款。知道中国人很看重节日,所以逢年过节,它还会跟本土IP搞联名。

这种十分“中国化”的营销手段,让不少人吃了十几年,都没发现它其实是日本品牌。

作为日本品牌,养乐多也很会找路子。

2002年,它进入中国市场时,没有跟别人打价格战,反而利用中国人有共情心的心理,搞起了“养乐多妈妈”上门直销。

与此同时,它还天天给大家讲肠道健康知识,慢慢跟家庭消费者绑紧了关系。

养乐多的努力没有白费,到2023年,它在中国的营收有数十亿。

除了这些饮食品牌之外,日本的大金空调也很会“接地气”。

1995年,它进入中国后,绝口不提日本制造和日本的先进技术,反而抓住南方人怕湿热的痛点,主打“抗南方湿热”功能。

同时,大金空调甚至还说,自己的空调“专为中国人制造”,让许多人都以为它是个比较良心的本土品牌。

而大金空调就这么低调伪装了28年,光在中国营收就超1400亿元。而且,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日本血统”。

日本品牌的这么一番“伪装”,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对它们越来越依赖,买东西时就认它们,忠诚度特别高。

可它们毕竟不是真国货,一旦出现问题,它们的应对方式更是令人咂舌。

之前,三得利的“甘零”乌龙茶,明明宣传“零卡路里”,实际却达不到标准,最后被罚款 136.75 万元。

后来还有消费者吐槽,说它的新款饮料口感不好,似乎把钱都砸在了包装上。

面对这些质疑,官方压根不正面回应问题,就等着媒体热度慢慢降下去。

如果实在不行,它们还会悄悄找水军在网上洗白,要么说“这点小事不算啥”,要么扯别的话题转移焦点,让讨论赶紧平息。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没几天消费者就忘了这些事,品牌销量没受明显影响,该推新品还推新品,照样接着扩张。

就这样,日本品牌靠着这些“伪装术”疯狂捞金。

而反观咱们的真国货,有的在试错中实现了弯道超车,有的却多走了不少弯路。

真国货靠口碑实现“弯道超车”

其实真国货里也有不少“逆袭高手”,娃哈哈就是典型例子。

之前有竞品因为包装设计、品牌身份的争议让消费者充满质疑,之后,大家转头就想起了从小喝到大的国民品牌娃哈哈。

那段时间超市货架上,娃哈哈的AD钙奶、营养快线好几款产品都卖空了,补货速度都赶不上抢购节奏,销量蹭蹭往上涨,算是借势实现了“弯道超车”。

当然,除了“弯道超车”之外,也有些真国货走了“逆向弯路”。

比如元气森林刚出道时,瓶身上印了不少日语字符,包装风格也偏日式,好多人第一次喝都以为是进口日货。

后来大家发现它是本土品牌,不少人觉得有点“不接地气”,对品牌的信任度直线下降,销量也瞬间骤减。

面对这种情况,品牌赶紧调整,把日语全换成中文标识,这才勉强拉回了好感。

除此之外,奈雪的茶也踩过类似的坑。

刚开始,奈雪的茶名字里带了些日语常用的元素,当时就有人吐槽 “有点崇洋”,甚至有人直呼“坚决抵制日本品牌”。

2022年,品牌实在扛不住那么多质疑,干脆做了大升级:

把这些日化元素全去掉,包装和宣传全用纯中文,还加上拼音标注,这才算贴近了消费者的心理。

虽然奈雪的茶和元气森林,当初走了不少弯路,但好在他们及时调整了方向,最终还是再次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懂行,这让那些靠“装国货”蒙混的日系品牌,日子越来越难。

而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养乐多。

2018年巅峰时,养乐多一天能卖出 750 多万瓶,超市货架上经常被抢空,不少家长天天给孩子买。

可后来热度慢慢降了:一方面大家开始追无糖健康风,养乐多含糖量不低,不少人转头选了无糖饮品。

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它宣传的乳酸菌营养价值,觉得没那么神奇,销量自然就下来了。

除此之外,更让这些品牌头疼的是外部冲击:

日本排核废水后,消费者买东西会主动“溯源”,生怕买到日本产品,让自己和家人感染到核辐射。

虽然三得利一直强调“原料国产”,但仍难打消大家的顾虑。

再加上这段时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不当言论频出,让不少人对日系品牌更反感,甚至有了抵制的想法。

曾经,这些伪国货把国人蒙在鼓里,靠着伪装大肆割走上千亿“韭菜”,着实坑惨了信任它们的消费者。

可如今不一样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智,买东西先辨“身份”。它们想再靠装 “国货” 混日子根本不可能,未来只会步步难行。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美食   国货   日货   韭菜   国人   日本   品牌   消费者   娃哈哈   弯道   销量   日语   本土   弯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