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有杀招,不给稀土就放金融核弹?新加坡劝告中方:别还手

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已经越来越紧张。

就在许多观察家认为美方已经“底牌尽出”,在中国的沉着反制面前难以为继之时,特朗普政府却突然发难,试图以一连串看似凶猛的组合拳扭转颓势。

然而,这些看似雷霆万钧的招数,却在中国精准有力的“绝招”面前显得外强中干。

眼看常规手段悉数失效,甚至连远在东欧的乌克兰也无法成为其救命稻草,狗急跳墙的特朗普似乎准备触碰那颗最危险的“金融核弹”。

而在这关键时刻,新加坡却扮演起了“劝架者”的角色,其言辞间的倾向性,恰恰从侧面印证了这场博弈天平的悄然倾斜。

稀土绝招精准反击,美方三拳落空反伤自身

长期以来,美方习惯于挥舞制裁大棒,凭借其技术和金融霸权对全球产业链颐指气使。

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祭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试图通过长臂管辖扼杀其生路时,他们或许未曾料到,这种极限施压的逻辑会被中国学以致用,并以一种更具杀伤力的方式奉还。

中国的“绝招”,正是直击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工业体系命脉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这一管制条例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覆盖范围之广、穿透力之强,堪称滴水不漏。

它不仅管制稀土原材料的出口,更将控制力延伸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角落。

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外国产品,哪怕只使用了微不足道的0.1%的中国稀土成分,其出口就必须获得中方许可;

更进一步,即便是未使用中国稀土,但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设备或技术,同样要受到出口许可证的约束。

这套组合拳,直接打在了美方的软肋上。最致命的一击是第四条规定:相关技术、设备和产品均不得用于军事目的。

此令一出,西方军工体系的神经瞬间绷紧,从无人机的高性能微型发动机和电池,到各类尖端武器的精密元器件,许多都无法绕开中国的供应链。

这记精准的“绝招”彻底打乱了特朗普的阵脚,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

原本习惯于主动出击的美方官员,一时间竟在媒体面前大吐苦水,抱怨中国的“霸凌”。

被彻底打蒙的特朗普,随即乱了方寸地打出了三记报复性的重拳,但每一拳都如同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能伤到对手,反而震麻了自己的手腕。

第一拳是关税威胁。特朗普再次扬言,若谈判不成,将对华关税提升至惊人的155%。然而,这套恐吓战术早已是强弩之末。

中国近年来已在有意识地优化外贸结构,降低对美贸易的依赖。

在全球化的今天,强行加征如此高的关税,最终只会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买单,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中方的威慑力几乎为零。

第二拳是航空零部件禁运。

美方威胁要切断对中国1800多架波音飞机的零部件供应,企图以此要挟中国在稀土和大豆等问题上妥协。

这无疑是一招阴损的险棋,短期内确实会给中国航空业带来麻烦。

但从长远看,这更是商业上的自杀行为。

此举无异于向全世界宣告:购买波音飞机不仅要忍受其频发的安全问题,更要随时准备好被美国政府当作制裁对象。

这无疑是将全球客户,特别是中国这个最大的买家,亲手推了出去。为了眼前的政治筹码,不惜牺牲国家顶级制造企业的百年信誉,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

第三拳是寻求替代供应链。

特朗普与澳大利亚高调签署协议,计划共同投资60亿美元打造“非中化”的稀土产业链。

他甚至夸下海口,宣称一年后美国的稀土将多如牛毛。

然而,这更像是一场缺乏产业常识的政治作秀。

澳大利亚虽有稀土矿藏,但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其高难度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这些核心能力恰恰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没有技术、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想在短短一年内从零开始建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无异于天方夜谭。

更具戏剧性的是,当特朗普在国内和盟友圈里四处寻找替代方案时,一份来自乌克兰的“矿产大礼包”似乎让他看到了希望。

战火中的乌克兰政府抛出“资源换军援”的方案,希望用其境内所谓的丰富稀土储备,换取美国的军事支持。

然而,这份“大礼包”打开一看,却更像是一个精心绘制的“大饼”。

其储量数据大多源自三十多年前的苏联勘探资料,真实性与可开采性都存有巨大疑问。

更重要的是,其最有价值的矿区要么已经处于俄军控制之下,要么就紧邻前线,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在一个连电力供应都朝不保夕、基础设施尽毁的战区,谈论投资数十上百亿美元进行矿产开发,本身就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想。

乌克兰拿不出稀土,这让特朗普最后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狗急跳墙欲放金融核弹,新加坡拉偏架难掩时代变迁

当一系列常规和非常规的经济与供应链打击手段悉数失效后,特朗普政府的工具箱里,似乎只剩下最后一项传说中的“终极武器”——金融核弹。

这个所谓的“大杀招”,就是将中国的主要金融机构踢出以美元为主导的SWIFT国际结算系统,从理论上切断中国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

正是在这个极度敏感的时刻,新加坡的角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及其他高官在不同场合发声,其核心论调惊人地一致:他们劝说中国,不要走“完全自给自足”的道路,在关税战中更不要采取“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报复姿态。

言下之意,是希望中方为了“大局”,面对美国的制裁选择隐忍,不要还手。

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更是火上浇油,大肆渲染美国手握SWIFT这张“核弹级王牌”,并暗示以特朗普不稳定的性格,动用这一绝招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这番言论,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在“拉偏架”。

贸易战由美方一手挑起,新加坡却对此避而不谈,反而将矛头对准了进行正当防卫的中方。

这种看似中立的“劝告”,实则是在帮美国进行心理施压,试图营造一种“中国根本不是对手,早日妥协方为上策”的舆论氛围。

其背后,是新加坡作为美国在东南亚重要战略支点的现实地位,以及其长期以来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微妙角色的投机心态。

然而,新加坡方面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其对“金融核弹”威力的判断,都严重脱离了当今世界的经济现实,显得十分可笑。

他们似乎没有看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隔绝于世界体系之外的经济体。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中国的产能甚至超过了G7集团的总和。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品,是维持全球经济运转不可或缺的“硬通货”。

将这样一个“世界工厂”踢出SWIFT系统,结果会是什么?

那绝不是中国的崩溃,而是美元金融霸权的自毁长城。

届时,全球各国为了继续购买中国的商品,必然会疯狂寻求替代的结算路径,比如大规模启用本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这将在极短时间内,极大削弱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其反噬效应是美国根本无法承受的。

正因如此,尽管特朗普向来口无遮拦,但他本人至今都不曾公开拿SWIFT来威胁中国。不是他不想用,而是他根本不敢用,甚至连提都不敢提。

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特朗普政府从关税战、科技战、供应链战到最后的金融威胁,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仅未能让中国屈服,反而暴露了自身霸权的脆弱与黔驴技穷。

中国的反制精准而有力,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战略自信。任何外部的威胁与恫吓,在中国面前都已失效。

对于美国而言,唯一的出路是认清现实,放弃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回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正确轨道上来。

否则,任何徒劳的挣扎,都只会招致更强有力的回击,并加速自身霸权的落幕。正如中国网友所言,现在,或许正是美国在贸易战中向中国“投降”的最好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新加坡   核弹   稀土   美国   劝告   中方   金融   中国   美方   乌克兰   关税   霸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