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氏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德川时代,农民与町民被禁止使用姓氏,1870年政府首次允许平民使用姓氏,1875年进一步规定所有国民必须有姓。据1876年的太政官指令,妻子应继续使用娘家姓,也就是“夫妇别姓”,但这一制度在社会中未能生根,妻随夫姓逐渐成为惯例。随着1898年日本旧民法实施,“家制度”正式确立,从制度层面统一姓氏,夫妻因为同家而自然成为同姓。1947年新民法生效,在男女平等的理念下,允许夫妻选择随夫姓或妻姓,但仍维持“夫妇同姓”的规定,这使日本成为当今少数仍强制“夫妇同姓”的国家之一。
在现代社会,日本女性婚后选择随夫姓者约占95%,丈夫随妻姓仅约5%。后者通常是因为女方姓氏很少见或影响力较大,想要延续其姓氏,或者女方提出要求且男方对此不抗拒。由于改姓之后需要更换证件,在职场建立的知名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对女性影响尤为突出。近年来,“可选择的夫妇别姓”成为日本社会重要议题。2024年一项覆盖3000名日本受访者的调查显示,各年龄层中赞成或倾向“夫妇别姓”者均超过半数,在年轻群体与女性中的支持度更高。(王 军)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