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听一位妈妈分享说:
“现在的孩子太容易玻璃心了,一句话没说好,一件事没满足,立马就撅着嘴巴生闷气,好像你欠他多少钱似的,光是看着那些表情就觉得生气,你让他做些什么,也永远都是但凡遇到点困难就放弃了,一点都吃不得苦”
听完这些话,兰妈回应的是“怕吃苦,不是人的天性吗?”
是呀,自从天渐渐转凉,有一次偷懒多睡了30分钟后,我似乎觉得每天都睡不够觉,连续一个星期睡到日上三竿的自然醒后,再看看每天耽误的工作量、还有积攒下的家务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太享受,一旦过惯了好日子,思想也会跟着懒惰起来了
所以,孩子怕吃苦也好,又或者在学习上没什么积极热情的态度也罢,我们要记住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生活在行动派的耳濡目染环境中

01
不要急
学习就跟爬山一样,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
学习,其实就是可以慢一点,但千万不能停下来,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也是允许孩子可以慢慢来...
隔壁邻居,是一个急性子,每次她女儿写作业的时候都喜欢坐在旁边催促说:“快点,快点,都几点了”
可结果呢,邻居催得越频繁,她女儿出错的频率就越高,作业的正确率也简直是没法直视。
再后来,大概是女孩被她妈妈催得没办法思考了吧,便直接请求着商量说:
“妈妈,我写作业的时候你能不能到外面去做别的事情,你这样盯着我写作业,我会紧张的,也根本没办法把注意力都用在思考和做题上了”

果然,邻居听了她女儿的建议不再盯着催促后,原本盯着1个小时都写不完的作业量,孩子自己在房间不到30分钟就完活儿了,并且正确率也比盯着写作业的质量要高上很多。
所以,学习从来不是盯出来的好成绩,而是想办法让孩子一门心思地投入学习、研究学习、热衷学习...
这个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那就带孩子去爬爬山吧!
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身上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景喻事地告诉孩子:“学习就像爬山,不到终点谁也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02
不要怕
题目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却是你提分好机会
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题就想罢学,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畏难心理了,只有先懂得了理解和包容,才能让孩子真正走出内心的恐慌忧虑。
遇到过一个妈妈,从认识她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来没听到她抱怨过孩子一句不好听的话,也从来不曾看到她对孩子发过一次脾气。
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女儿数学考了50分,当卷子掏出来那一刻,我以为下一秒就会是巴掌直接上脸的教训。

可结果呢,妈妈只是淡定地把卷子翻过来看几遍、又翻过去看几遍,等到卷子的每道题都审阅之后,才对她女儿说:
“不要怕,这些题目看起来确实是挺难的,可如果我们把这些题目都给它学会、也整明白了,那下一次是不是就不会再出错了呢?所以说,错题难题也是你提分的大好机会,不要怕,一定要好好把握住哦”
...
看得出,好的教育就该如此,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问题得到真正的根除,孩子也可以在健康又有力的环境中得到更好成长。

03
不要懒
老师父母再怎么催,都不如你自己想明白
见过很多家长一边批评自家孩子“太懒,什么都要催”,另一方面又拿别人家孩子去打压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这种“过度提醒”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以前的兰妈,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女儿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除了催促、就是批评唠叨
直到又一次催促过后,女儿气呼呼地嘀咕一声“好烦”,还表现得特别痛苦的样子去抓绕头发时,我才明白:催促只会让孩子陷入烦躁的无限痛苦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潜意识里的学习概念,兰妈最后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第一:为孩子定时定量规划写作业任务
第二:单科单项写作业时间为45分钟
第三:作业写没写完都要进行下一科任务,至于没有完成的作业,就第二天到学校自己向老师交差

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的逐渐适应和习惯养成后,女儿身上对学习的敷衍、拖拉和磨蹭,才形成了肉眼可见的积极主动!
而这件事也充分地体现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
不管老师父母如何抓得紧、催得勤,都不如孩子自己埋头苦学带来的知识含量,所有的知识也都是孩子自己学进自己的脑袋。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如果实在是缺少这种能力,那就让孩子自己去为自己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受罚受训几次。
有了深刻的责任意识后,也就自然慢慢有了对待学习该有的端正态度了!

04
学会等等再享受
等你达到xx目标时,我们才有机会玩一次
怕吃苦的孩子,比较典型的心声就是“等等”,然后就是没有结果的结果了。
而这类孩子之所以怕吃苦,也是因为“好日子”过多了,以至于让他形成了安于享受的懒惰心理罢了。
女儿班上有个女生,住在离我家不足百米的隔壁楼,每次下楼碰到问她作业完成情况时,她总是会说:“还早呢,着急什么”
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孩放学后并没有直接回家,楼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女孩儿出门玩耍的足迹了。
还是和女儿闲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女孩经常不完成作业被老师点名批评,女孩爸爸妈妈为了避免问题再现,索性就在放学时把孩子接到他们的单位去了。

后来,在楼下和女孩父母相遇,聊起孩子的问题时,他们也无奈地表示:
“都是手机害得,孩子都快被手机给迷住了,每天作业不写,就连吃饭和睡觉都惦记着玩游戏”
事实上,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不在于手机本身,而是在于孩子自身的抗挫折、抗诱惑力不足,如果只贪图享乐不想面对困难,那结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我只想玩”的玩物丧志习性。
不想孩子越玩越懒,那我们就要在孩子第一次拿起手机初尝甜果的时候告诉他们:“学会等等再享受”
比如,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作为激励,等到孩子把对应的任务完成了,就奖励孩子一次自由做决定的机会。
也许孩子刚开始的愿望是玩会儿手机,可随着孩子知识量的不断膨胀,理想和目标也跟着远帆高大时,他们届时的心态和认知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玩手机这件事也是一样,爱孩子就以目标作为激励,一点点地改变孩子身上的懒散、还有负能。

05
早点明白一个现实:
“一旦离开现在的家,什么苦都得你自己尝个遍”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很多书,对于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学历决定着未来
可现实生活却是“学历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了。
认识一个女孩,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中的尖子生,在老师眼中也是“未来可期”的三好学生。
虽然家里小时候条件很苦,她也受了很多的苦难,但好在她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别人学了几节课都弄不明白的知识,她只需要听一遍课就能随随便便吸收消化。
可结果呢,从小就天赋异常、稳坐第一名的她,居然在一次模拟考试中被人超越后一蹶不振,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门,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规劝更是自带愧疚地说:
“都怪我,是我让你们失望了”

事实上,这只是一次考试而已,如果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就受不了被人超越的羞愧感,那后面到了更大的社会、更多的竞争环境时,又当如何呢?
所以,培养孩子成才育人的最重要一点,还是要让孩子早点明白一个现实: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大大小小的挫折和磨难,现在日子过得舒坦自在,那是因为有父母在身后托底保护着,一旦踏入社会就会承受各种大大小小的磨难
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也是:
“不要怕,勇敢地面对你人生中的每一个磨难,当你积攒的磨难足够多时,说明你身上的经验和能力也足够多了”
鼓励孩子把挫折磨难当成积攒能力的好朋友,一旦孩子不会恐慌、害怕、或者担忧了,将来即便是到了社会上也会有充足气魄去抵制各方面的挫折和压力。

那么,关于孩子怕吃苦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