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27年上车?技术真突破还是资本新骗局?

最近是不是被“固态电池”刷屏了?固态电池领域可以说是捷报频频。

欣旺达推出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孚能科技计划于今年底推出并即将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采用高镍三元正极与高硅负极,能量密度达400Wh/kg。天津大与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联合攻关,突破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和低温工况下循环稳定性差的瓶颈。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扩大至1200人,公布的20Ah样品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并在2030年前实现大规模应用。

看起来,固态电池是真的要来了,多数电池厂商和整车厂预计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在2026至2027年。固态电池被认为是可能改变新能源汽车游戏规则的技术,是终结燃油车的技术,是抹掉电动汽车短板的技术,但是,固态电池的前景虽然美好,但是请保持冷静。

首先,固态电池的到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晚一点,连手机都还没有用上固态电池,所以,距离新能源汽车大量上车固态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固态电池的发展,必然是要从小型化的设备开始实验、量产,然后到新能源汽车。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手机厂商预告固态电池上机。

虽然各大车企都宣布在2027年量产上市,但是只是上车,不代表着马上上市交付,只是上车验证,而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车型,可能还是采取PPT发布的形式,比如说2028年上市,2029年甚至2030陆续交付,就像是蔚来ET7半固态电池版原计划于2022年量产,但实际量产时间推迟至2025年。前几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路线图3.0》给固态电池定调了,2030年才有望进入“小批量”产业化。 张进华理事长甚至坦言,能量密度能否达到大家期待的500Wh/kg有待观察。

其次,这些车型无一例外,价格肯定是会很高,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单位成本高达1200元/kWh,是液态电池成本的3倍多,过高的成本使得固态电池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固态电池在量产初期,只可能搭载在30万以上的车型上,如果你的购车预算没有这么高,那建议暂时还是不要等了。

其次,虽然都是叫固态电池,但是各家的技术路线还是不一样的。硫化物性能最强,是我们设想中的固态电池,但是技术难度最高,在高温高压下会分解出可燃的硫蒸气和剧毒硫化氢,有安全风险。欣旺达的“欣·碧霄”,就是聚合物的固态电池,长期以来,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因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偏低而备受质疑,也就是常温下充放电性能不行,而这个技术瓶颈似乎取得了突破,因此,欣旺达才选择了这个技术路线,但是聚合物对于设计和加工的精细度要求很高,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氧化物路线,性能、成本和工艺难度都处在中间位置,算是比较中庸的技术路线。

日系的丰田、本田,宁德时代、比亚迪都主攻的硫化物的技术路线,清陶能源与卫蓝新能源坚守氧化物体系,三星 SDI 、欣旺达着重布局聚合物路线。

最后,我们也不要把固态电池想得太神话了。固态电池的理论性能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在量产初期,它根本无法达到我们设想的性能。什么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千米,什么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初期都打不到,甚至,安全性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真正能够做到永不自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表示:“虽然固态电池的安全边界确实比液态电池更宽,但一旦突破边界,后果可能比液态电池更严重。”欧阳明高也坦言,没有绝对安全的电池,就像我们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总归是有长尾的。全固态电池就是把高比能量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做到磷酸铁锂的水平。

总而言之,固态电池的前景很美好,它的技术上限的确是非常高的,但是不要想着在2027年就能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甚至到了2030年,这样的产品可能都不会到来,它就像任何新生的技术产品一样,会经历一个诞生、慢慢成熟、直到接近设计性能的过程,对于固态电池,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财经   固态   骗局   电池   资本   技术   三星   量产   聚合物   硫化物   路线   密度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