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深山的这座矿,为啥被视为“挡不住的国运”

矿区全貌。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全球电车圈这几天炸锅了。


7月8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宣布,在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探获到4.9亿吨锂矿资源,其中氧化锂131万吨,相当于13个大型锂矿床的规模。



锂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这一发现无疑将为发展正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一把火。


中国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对此评价,国运在走好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


郴州深山的这座矿,为何对中国如此重要?在这场全球能源版图变革中,湖南将充当什么角色?


矿区三维模型。


1

告别“锂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但数据背后隐藏着资源短板。作为锂电池的核心原料,锂资源长期面临对外依存度超70%的困境。


2023年,中国进口锂精矿突破2000万吨,资源命脉受制于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掌控全球80%的锂产量,在定价谈判中拥有绝对话语权。


“以前采购锂精矿,国际供应商报什么价,我们基本只能接受。”一位国内电池企业采购负责人介绍,锂资源成本占锂电池总成本约40%,资源端的波动直接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2022年,由于澳大利亚突然断供,碳酸锂价格被炒到60万元一吨,电车电池成本硬生生涨了上万元,最后全摊到了消费者头上。


鸡脚山锂矿的横空出世,将助力中国逐步摆脱资源依赖。“预计到2030年,我国锂自给率将提升至60%,国际锂价定价权将向中国倾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李刚预测,碳酸锂的价格有望降至7万-8万元/吨的良心价区间。


湖南动力电池产业链。


2

湖南不做资源搬运工


对湖南来说,挖矿,只是第一步。这座“锂矿宝藏”堪称产业转型的及时雨,推动“有色金属之乡”向“中国锂电之都”进化。


从采矿、冶炼、电池制造到回收利用,湖南已构建起整条产业链。


在宁乡,产业密度令人惊叹。邦普、弗迪、中伟、巴斯夫杉杉等40多家龙头企业汇聚于此,形成从正极前驱体到正极材料、负极、隔膜、电解液、电芯及电池回收的闭环产业链条。尤其在前驱体材料环节,本地配套率达100%,正极材料生产装备本地配套率超过80%。


宁乡高新区工作人员形象地说,在园区吆喝一声,就能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责人聚集起来。


“家里有矿”的郴州,拒做原材料搬运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全链条的竞争优势。上游,依托丰富锂矿资源,大力引进和培育基础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中游,吸引国内外技术领先的电池材料企业集聚;下游,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制造项目,大力推动锂电产品在广阔领域的终端应用。


2024年,郴州锂电新能源产业逆势上扬,签约项目数量达到54个,签约总金额高达390.3亿元,产业营收突破700亿元。


人才方面,湖南的优势更是不容忽视。新能源赛道上,国内名企几乎遍布中南学子,中南大学因此被称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黄埔军校”。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镍氢动力电池科力远集团创始人钟发平、动力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都来自中南大学。


湖南还拥有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和20多家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汇聚10余位新材料领域两院院士、上百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


毫无疑问,鸡脚山锂矿将为湖南打造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链、郴州千亿新能源基地奠定坚实资源基础。


长远锂科车用锂电池扩产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3

有矿≠躺赢


历史教训警示我们,资源富集可能成为双刃剑。


20世纪稀土开发的教训犹在眼前——盲目开采导致战略资源“白菜价”出口,环境代价却要几代人偿还。


全球锂产业正从资源竞争转向技术竞争。手里有资源,不代表就能“躺赢”。日本几乎不产锂,却拥有全球35%的锂电专利。高端电池原料,比如5C快充需要的超高纯锂盐,80%还得从智利进口。


说到底,这场翻身仗的胜负手不在矿山,而在实验室。当资源红利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锂”直气壮。




丨“侃财邦”微信公众号(作者:谢卓芳 谭枝)
编辑丨张子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财经   郴州   国运   深山   新能源   资源   湖南   中国   电池   产业链   产业   正极   宁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