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了是不是必须吃药?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其实,对于刚发现血糖偏高、还没达到糖尿病程度的人,或者糖尿病早期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不吃药也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国内外多项指南都明确,生活方式干预是血糖管理的基础,甚至能比药物更早起效。
不是所有血糖高都需要吃药。医学上有个“糖尿病前期”的概念,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这个阶段,身体的胰岛素还没完全“罢工”,只是工作效率下降了。国内外指南指出,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干预,每年有10%-15%能恢复正常。
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但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低于10.0mmol/L,且没有明显口渴、多尿等症状,也可以先试试不用药,靠生活方式调整。但如果血糖明显升高,比如空腹超过8.0mmol/L,或出现并发症,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硬扛。
饮食控制不是简单饿肚子,而是要让血糖升得慢、升得稳。
-主食别太“精”: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等精制碳水,消化快,容易让血糖飙升。可以换成杂粮饭(大米+小米+燕麦)、全麦面包,每天主食量约1-2拳头,占餐盘的1/4。
-肉蛋蔬菜“合理搭”:蛋白质(鸡蛋、瘦肉、鱼虾)和蔬菜(绿叶菜、菌菇、冬瓜等)要占餐盘的3/4。蔬菜每天吃够1斤以上,蛋白质每天1-2两,这样能延缓血糖上升。
-别等饿了才吃:一顿吃太多,血糖容易波动;饿太久,又可能导致下一餐暴饮暴食。建议三餐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如果饿了,可吃小把坚果或半个苹果。
国内外指南强调,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能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这是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的。
运动能帮身体“利用”血糖,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国内专家共识和指南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每次30分钟,每周5次。
刚开始运动的人可以循序渐进,比如从每天10分钟开始,慢慢加到30分钟。运动时间最好选在餐后1小时,这时血糖较高,运动能更好地帮助降糖。但要注意,空腹时别剧烈运动,以免低血糖。
超重或肥胖的人,尤其是肚子大的,胰岛素往往“工作不力”。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10%,很多人的血糖能明显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比如一个180斤的人,减9-18斤,可能就有惊喜。减重不用追求“速成”,每月减2-4斤更健康,主要通过少吃高油高糖食物(如油炸食品、蛋糕),配合运动实现。
睡眠不足或压力大,身体会分泌升糖激素,让血糖“失控”。每天睡够7-8小时,尽量固定作息,别熬夜。压力大时可以试试深呼吸、听音乐,避免长期焦虑。
有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的人,糖尿病风险会增加40%,调整睡眠后,血糖控制难度会明显降低。
不吃药控血糖,必须定期监测,才能知道方法是否有效。建议每周测2-4次空腹血糖,每月测1-2次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连续3个月血糖都在正常范围,说明干预有效;如果血糖持续升高,就要及时就医,别耽误治疗。
总之,不吃药控血糖不是“空想”,但只适合部分人群,且需要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试了3-6个月血糖还是不达标,别犹豫,及时找医生调整方案,该用药时就得用。控糖的核心是让身体保持稳定,无论用不用药,科学管理才是关键。#糖尿病就得吃药一辈子吗?##早期糖尿病不吃药能恢复正常吗##糖尿病不吃药,不打针怎样降血糖?#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