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用尽全力托举孩子时,一种新型的“不孝”正在悄然蔓延。
父母生病了无人看护,父母难过了无人安慰,父母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这种新型不孝,比啃老更可怕,可惜很多人浑然不知。
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又该如何改变呢?
65岁的张大妈有一天突然晕倒在了家里,如果不是邻居及时发现,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张大妈很可能会一命呜呼。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张大妈很可怜,她应该是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才会面临这个情况吧?
但事实上,张大妈有三个孩子,他们全都事业有成,是父母眼中的骄傲。
然而晚年时的张大妈,仍然遭遇了这样的不幸,这不禁让人唏嘘。
为了张大妈的健康,儿女们也是费尽了全力,他们曾经请了保姆来照顾张大妈,但是张大妈非常不习惯,想找一个合拍的保姆实在太难了,后来张大妈干脆自力更生。
女儿害怕张大妈在家会晕倒,还专门买了智能监控仪,可当时张大妈是在厕所里晕倒的,机器根本检测不到,没有来得及报警。
这边张大妈已经躺在医院了,子女们仍然毫不知晓。
难道就没有一个子女住在身边照顾张大妈吗?
这就说到了张大妈的痛处了。
在外人看来,她拉扯了三个优秀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了社会的栋梁,可实际上,其中的无奈只有她自己知道。
张大妈一家原本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后来儿女们长大成人,纷纷考上了名牌的大学,都去了北上广工作。
从前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现在突然多出了上千里的距离,就这样生生疏远了。
他们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能和张大妈打电话,更不可能经常回来陪伴张大妈。
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张大妈感觉越发孤独,她多希望儿女能回来和她说说话,可她也知道这是奢侈的。
她不想耽误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所有的委屈都被她一一咽下。
直到这一次她摔倒住院,才终于忍不住泪洒当场。
“有了三个孩子,晚年却没有一个人陪在身边,真是太失败了。”
张大妈默默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现场众人潸然泪下。
这就是无数普通家庭的缩影,很多父母老了。都会面临着和张大妈同样的情况。
更难的是,他们根本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明明是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变得优秀,明明是他们用尽全力托举子女到更高的地方,难道要让子女放弃工作和生活回来跟着自己在县城过日子吗?
张大妈做不到。
张大妈跟着子女去大城市生活呢?
她也摇摇头,她不喜欢大城市的节奏,更不愿意和子女同处一个屋檐下,尤其孩子们有了家庭之后。
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实在太大了。
远香近臭的道理,她还是很明白的。
就这样,那次生病住院之后,张大妈没有告诉子女,她又静静回到了原来的家里,等待着子女偶尔的到访。
她不知道,下一次晕倒是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新型的不孝,儿女长大了成才了,却没有了陪伴父母机会。
父母好不容易到了退休享福的时候,却和子女渐行渐远。
我们总是安慰自己,以后总有时间回去看看父母的时候,却不知父母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光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世间最大的无奈吧。
前一段时间有个新闻被顶到了热搜,讲的是一位老人花了300块钱,雇佣年轻人带自己去看病。
你可能很难想象,连看病都要别人陪吗?
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新兴起一种职业,叫做陪诊师。
这些大多都是年轻人,熟悉现在的互联网运营规则,知道怎样去看病、挂号、拿药、取药等一系列流程,能够帮助那些不会用手机电脑的老人,更好更快速地就诊。
这些职业的兴起,背后无不反映着,老年人与这个社会的割裂感。
当手机电脑平板都不再新鲜,各类网络词汇层出不穷,网络功能越发完善时,其实很多老人都看不懂这些操作。
连去看病这件事情,都变得困难重重。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身边有子女就好了,子女代劳,不让老人们费心。
可是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去了外地,工作很忙,连给父母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也懒得和父母解释这些新兴的功能该怎么用,无奈之下,这些老人们只能请人去医院。
能有这种新兴的职业,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家庭的悲哀。
以前父母总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每一次孩子生病都有父母陪伴在旁,可后来父母生病了,却要花钱请陌生人来陪伴。
难道父母对于孩子的托举,就是把孩子越托越远吗?
这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作为子女来说,他们很难放弃现有的一切每天守在父母身边,作为父母,永远跟在子女身边,也不现实。
但父母需要子女,这是毋庸自己,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子女给予父母的不应该只是一部智能的手机,或者为他请一个保姆,还应该尽量为父母提供高质量的陪伴,给父母解决问题。
每天陪在父母身边很难,但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不行吗?
如果不能总是带父母去看病,那偶尔回来一次给父母讲解流程,带他们做一次全身体检不行吗?
面对这样的老人,社会要加强关爱,子女也应该承担责任,让老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这群老人并不是被社会遗忘的人,他们是曾经把我们拖到远方的人,是我们的恩人。
子女的关心、呵护和爱才能使老人最好的礼物,我们尽可能多的照顾,才能预防老人们再次摔倒。
多陪陪父母吧,别让“新型不孝”,成了永远的遗憾。
参考资料
[1]环球网《“陪诊师”新职业出现 能否有效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痛点?》20250421
[2]看看新闻《老有所“医”丨需求井喷,“陪诊师”成热门新职业》20250307
[3]中国经济网《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如何实现“老有所养”?》20240906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