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 CEO 与我国商务部长的会晤,抛出了一份分量十足的在华投资计划:不仅要在天津兴建第二条 A320 系列飞机总装线,还将深化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联合研发与应用合作。在全球航空业格局微妙变动的关键时刻,这份加码投资绝非偶然 —— 空客显然精准嗅到了中国市场的机遇,更看清了竞争对手波音因美国政策束缚陷入的被动。这步布局,既是对中国市场的押注,更是对全球航空寡头格局的重塑。
空客的底气,源于中国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与自身战略远见。作为欧洲以外的首条民用飞机生产线,天津总装线自 2008 年投运以来已交付 780 余架飞机,成为中欧合作的标杆。此次新建的第二条生产线采用全球最高标准工艺,还融入可再生电力、地热能等绿色技术,预计 2026 年初全面运营后,空客在华产能将实现翻番,直接支撑其 2027 年月产 75 架 A320 系列飞机的全球目标。而可持续航空燃料合作更是精准踩中中国绿色转型节奏:中国原料资源丰富,2030 年 SAF 潜在产能可达 1200 万吨,空客早在 2011 年就与中石化等企业联手布局,2022 年已在天津实现 SAF 测试飞行,2024 年更是通过 SAF 使用减少近 3500 万吨碳排放。这种 “产能加码 + 绿色绑定” 的组合拳,显然是为了深度嵌入中国 1.8 万亿元规模且持续增长的航空装备市场。
更关键的是,空客的加码恰逢波音的 “战略空窗期”。全球航空业长期由波音、空客双寡头主导,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施压策略,正让波音陷入 “杀敌八百自损三千” 的困境。若美国真试图以 “断供零部件” 拿捏中国,首当其冲受损的便是波音 —— 中国既是其重要市场,更是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一旦失去信任,不仅会丢失巨额订单,还会让其他国家客户心生顾虑。反观空客,恰是抓住了这一战略空隙:当波音被政策捆绑手脚时,空客通过在华建厂实现 “本土生产、就近供应”,既规避了贸易壁垒风险,更能抢占波音可能流失的市场份额。这种 “对手受限、自身发力” 的时机,空客自然不愿错过。
这场布局的影响远超企业层面,更牵动着全球航空业的未来走向。对中国而言,空客的加码既带来了先进制造技术,也为国产大飞机 C919 提供了竞合机遇,加速了航空产业链的成熟。对空客来说,通过天津生产线跻身全球十大总装网络(中国占 2 条),进一步巩固了对波音的竞争优势。而对美国航空业而言,若真因政策失误丢失中国市场,无异于在早已式微的制造业版图上再失一块重镇 —— 造船业之后,航空业若再受重创,恐怕只能眼睁睁看着欧洲企业收割红利。空客的每一分投资,都在印证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用产业工具搞打压,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阵地,让对手笑到最后。#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