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密切相关?经常每天只吃2顿饭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王大爷今年63岁,退休后一门心思想“养生”。最近,他迷上一种流行观点:“减餐少吃能延年益寿。” 于是,坚持每天只吃早餐和晚餐,中午饿了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充饥。

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父亲精神有些萎靡,脸色苍白,不禁担心。王大爷摆摆手:“少吃点对身体好,老伙计们都说这样能活得长。”

可是,几个月过去,王大爷不仅体力下降,还常常头晕、四肢无力。最终赴医院检查后,医生郑重提醒:“长期只吃2顿饭,你的身体正在被‘透支’,全因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你是否也曾听说,“少吃点”是长寿密码?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少权威研究却给出了令人警醒的答案。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真有利于健康?还是在悄悄逼近健康“红线”?

饭量与寿命:少吃真的“长寿”吗?

长久以来,“吃得少,活得久”广受追捧。然而,最新流行病学调查与医学大数据给出了更科学的解读

202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公布一项涉及2.4万名中老年人、长达15年随访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

经常每天只吃2顿饭无固定正餐习惯的人,相比规律吃3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9%-31%

早餐、午餐、晚餐被“合并、跳过”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均明显上升

即便每日总摄入热量相同,不稳定的进餐结构,依然会导致血糖波动大、脂肪代谢紊乱。

为什么只吃两顿饭会带来这些危害?

首先,三餐规律分配能稳定血糖,让胰岛素、肝脏等器官保持动态平衡;而中午空腹持续数小时,机体会启动“饥饿应激”,容易诱发低血糖、基础代谢下降,久而久之影响脏器健康

其次,只吃两顿导致晚餐、早餐被迫进食更多高热量食物,加重消化功能负担、扰乱人体生物钟

最后,三餐模式还与肠道微生态健康、免疫力维持密切相关。《中华营养学杂志》数据显示:规律三餐者肠道有益菌群活性高17%,炎症因子指标低13%,比间断进食者更少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只吃2顿饭的风险有哪些(你可能忽视的“隐形杀手”)

很多人以为,只吃两顿饭不过是省点钱、减点重,没什么大问题。但你绝对想不到,这种小习惯,其实隐藏着多重健康隐患,尤其是第3点,很少被提及:

增大全因死亡风险。上文提到,《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大样本研究,明确提示只吃两顿饭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近三成。慢性病及猝死、意外因素都显著提升。

引发腹泻、便秘等消化道问题。间隔过久的空腹让肠道黏膜修复变慢,容易诱发肠胃炎、溃疡。中华消化学会说明,这类人群便秘风险提升22%,腹泻发生率高于规律三餐人群。

代谢紊乱、肥胖概率反而升高。你可能以为少吃一餐能“减肥”,但事实恰恰相反。研究发现,不吃午饭的人晚餐时更容易暴饮暴食,脂肪囤积度增加18%。凌晨2点后血糖波动幅度拉大,脂肪细胞反而更易堆积。

营养素摄入不均,免疫力下降。只吃两顿饭,蛋白质、钙、微量元素难以全覆盖。长远看,骨质疏松、记忆力衰退、中风等慢病发病率均随之上升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时常“漏掉”某一餐,尤其是中老年以后,这些“后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科学安排饭量和餐次?实用建议“看完就能做”

养成长期规律三餐,到底该怎么做?万一实在“吃不上三顿”,又该如何补救?

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分配,早餐营养、午餐补充能量、晚餐清淡易消化。搭配谷物、优质蛋白、蔬菜水果。

若特殊情况偶尔只能吃两顿饭,建议用低脂坚果、脱脂奶、无糖酸奶等健康加餐,填补能量空档

避免“饿、饱、饿、饱”循环,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三顿是规律不是暴饮暴食。

关注主食与蔬菜、蛋白质的合理配比,比如中老年人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60g左右,主食100-250g。

饭点不易固定的上班族或老年朋友,可准备小型健康“便当”,随手加餐,补足营养

定期体检,观察体重、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营养学杂志》,2021年三餐规律与肠道菌群关系分析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
《中老年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2021年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消化系疾病学进展》,胃肠功能健康与进餐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养生   饭量   寿命   风险   三餐   规律   健康   肠道   营养   血糖   晚餐   早餐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