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圆坟现场:四个儿子挨个磕头,老三坐轮椅现身,状态很不佳


杨少华1931年出生在北京,家里条件不好,小时候日子过得挺苦。穷归穷,他从小就喜欢相声,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相声能让人暂时忘掉生活的糟心事儿。他没啥正经学艺的机会,年轻时就在街头卖艺,靠着一张嘴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慢慢混出了点名堂。后来,他拜了相声名家郭荣启为师,正式入了行,开始学正宗的相声表演。

杨少华在相声界混了几十年,算是熬成了老前辈。他的表演有自己的味儿,慢悠悠的节奏,蔫不拉几的劲头,但包袱一抖出来,能让人乐得拍大腿。他跟马三立、侯宝林这些大咖都搭过档,合作了不少经典段子,比如《卖挂票》《规矩论》,到现在还有人拿出来听,觉得过瘾。他的风格不花哨,但特别抓人,拿生活里的小事儿一逗,就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到了晚年,杨少华没完全退出江湖,心还挂在相声上。他在家常教年轻演员怎么抖包袱,怎么拿捏节奏,挺无私的一个人。除了相声,他还演过戏,最出名的就是《杨光的快乐生活》那部电视剧,里面演的老头儿特别招人喜欢,把相声那股幽默劲儿带到了电视上,让更多人认识了他。

杨少华这辈子不容易,从小苦到老成大师,全靠自己拼。他不是那种天生有资源的人,但凭着一股热爱和坚持,在相声界站稳了脚跟。他的故事听着挺励志,也挺让人佩服。

圆坟仪式的情况

2025年7月13日,杨少华的圆坟仪式在天津永安公墓办了。这地方挺安静,树多花多,墓地选得也讲究,跟他夫人合葬在一块儿。仪式当天,上千人来了,有家里人,有相声圈的朋友,还有不少粉丝,大家都想送他最后一程。

杨少华的四个儿子——杨威、杨伦、杨建、杨议——都到了。他们按顺序在墓前磕头,表达对老爹的哀思。先是老大杨威,走上前,低头站了一会儿,然后跪下磕头,整个人看着挺沉重。接着是老四杨建,他收拾了一下墓前的供品,也跪下磕了头,动作慢条斯理,像是在跟父亲告别。老五杨议戴着墨镜,眼睛估计哭肿了,他磕头的时候停了好一会儿,可能是舍不得。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老三杨伦。他身体本来就不好,父亲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仪式那天坐着轮椅来的。脸色白得吓人,眼窝深陷,手腕上还带着医院的手环,胳膊上有留置针的痕迹,看得出是刚从医院出来。他想自己站起来磕头,但腿软得不行,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靠亲友扶着才跪下。磕完头,他整个人瘫在轮椅上,喘气都费劲,状态差到让人都不忍心看。

仪式按天津的习俗走,四个儿子还一起烧了纸钱,送父亲最后一程。杨威点了火,杨建整理东西,杨议盯着墓碑,杨伦坐在轮椅上低头抽泣。整个过程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一家人实实在在的悲伤。结束后,他们站在墓前待了一会儿,人群慢慢散了,但还有些粉丝留下来,默默悼念。

这仪式看着挺沉重,尤其是杨伦的状态,估计不少人看了心里都挺不是滋味。杨少华走了,留下的不光是艺术,还有这个家里的牵挂。

杨少华的艺术成就和对相声界的贡献

杨少华在相声界的影响,真的不是吹出来的。他干这行几十年,靠的是真本事和真心。他的相声有种“蔫哏”的味儿,慢吞吞地铺垫,冷不丁甩个包袱,准能把人逗乐。比如《地理图》《枯木逢春》这些段子,现在听还是觉得有意思。他不靠花架子,就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生活里的笑点挖出来,特别接地气。

他跟马三立搭档那会儿,简直是黄金组合。《地理图》《戒烟》这些作品,成了相声史上的硬通货,谁听了都得竖大拇指。后来跟马志明合作,也没掉链子,俩人一老一少,把相声那股劲儿又带活了。他的表演不光是逗乐,还能让人琢磨琢磨,挺有嚼头。

杨少华还不光自己演得好,他还带徒弟、教新人。他在家开过相声班,没收多少钱,就是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现在相声圈里有些年轻的演员,就是他教出来的,多少带着点他的影子。他这辈子没把自己那点本事藏着掖着,全掏出来了,挺够意思。

晚年他演《杨光的快乐生活》,也算是个意外收获。电视剧里那个杨丰年,脾气倔、嘴硬,但特招人疼。他把相声的幽默带到戏里,观众看着乐呵,也顺便记住了这个老艺术家。这部戏火了以后,不少人通过电视认识了他,算是给相声圈又拉了波人气。

杨少华对相声的贡献,不光是作品多,更是他那股精神。他没啥背景,靠自己摸爬滚打干到这位置,还不忘拉后辈一把。这种人品和艺德,现在不多了。他的作品在海外华人圈也有影响,很多人听着他的段子,觉得是种乡音,挺亲切。

他走了,相声界少了个老将,但他的东西留下来了。那些段子、那些教诲,还有那股子对艺术的倔劲儿,都不是一阵风能吹走的。

杨少华的家庭和四个儿子

杨少华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杨威、杨伦、杨建、杨议。这哥儿四个在父亲去世后,都尽量撑起了这个家。杨威是老大,平时话不多,但关键时候顶得上用。杨伦排行老三,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次圆坟仪式上状态差成那样,估计跟悲伤和劳累脱不了干系。杨建是老四,做事稳当,仪式上收拾供品那些细节活儿都是他在弄。杨议最小,排行老五,性子可能活泼点,但那天也沉下来了,墨镜后面藏不住的难过。

这四个儿子跟杨少华关系都不错。他在世时常跟他们唠嗑,讲讲相声的事儿,也聊聊家常。杨少华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爹,他跟儿子们处得挺平等,像朋友似的。他晚年身体不行了,儿子们轮流照顾,尽量让他舒舒服服过日子。

杨伦的情况最让人挂心。他身体差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说之前就有慢性病,父亲去世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轮椅上的他,看着真挺可怜,但也看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有多深。其他三个儿子虽然没这么明显,但从他们磕头的样子也能感觉出来,这家子是真的舍不得杨少华。

杨少华走了,这四个儿子得挑起大梁。家里有个这样的爹不容易,他留下的不光是名声,还有一堆责任。他们得好好活着,也得让杨少华的名字别淡下去。

杨少华晚年其实挺低调。他岁数大了以后,演出少了,但没完全闲着。家里常来些年轻演员,他乐意教,聊聊相声的门道,讲讲过去的趣事儿。他身体不太好,走路得人扶着,但精神头还行,脑子清楚,说起相声来一套一套的。

他跟老伴儿感情也好,俩人一块儿住了几十年,互相扶持。夫人走得比他早,他之后一个人过,难免孤单,但儿子们常来看他,尽量不让他觉得冷清。他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老电影和相声节目,有时候还自己哼哼两句,挺自得其乐。

《杨光的快乐生活》那部戏是他晚年的一个亮点。拍戏的时候他岁数不小了,但还挺拼,台词记得牢,演得也自然。观众喜欢他那角色,他自己也挺得意,觉得能让更多人乐呵乐呵,值了。

他去世前几年,身体越来越不行,住院成了常态。2025年7月9日,他因为老毛病走了,走得还算安详。这么大岁数,能活到94,也算高寿了。

杨少华不光自己干得好,对后辈的影响也挺大。他教出来的徒弟和学生,现在不少人在相声圈混得不错。他的“蔫哏”风格,慢节奏、重生活味儿,被好多人学了去。比如现在有些年轻演员,表演时那股不急不躁的劲儿,就有点杨少华的影子。

他不光教技术,还教做人。他常跟徒弟说,相声是门手艺,得踏实干,别想着投机取巧。这话听着简单,但干这行的人都知道,能坚持下来不容易。他的学生里,有人后来成了名角儿,提起杨少华都挺感激,说他不光给了手艺,还给了底气。

相声圈里,他的名声也好。跟马三立、侯宝林那辈人比,他可能没那么光芒万丈,但圈里人都服他,觉得他是个实诚人。他跟同行合作,没啥架子,谁有难处他都乐意帮一把。这种人缘,挺难得。

现在相声有点回暖的苗头,杨少华那代人打下的底子功不可没。他走了,但他的东西还在台上活着,挺让人欣慰。

杨少华那辈子,赶上了好几个大时代。小时候家里穷,社会也不太平,他能喜欢上相声,多少是苦中找乐。后来新中国成立,相声成了大众娱乐,他正好赶上这波热潮,跟马三立他们一块儿把相声推到了高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声挺火,杨少华那会儿正是壮年,满世界跑着演出。到了“文革”,相声也受了冲击,他没少吃苦,但熬过来了。再后来改革开放,相声又活了,他也跟着回了舞台,赶上了好时候。

他晚年那会儿,相声有点走下坡路,电视、网络抢了风头,但他没放弃,还拍戏、教人,硬是把这门艺术撑着。94岁去世,也算见证了相声的起起伏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6

标签:娱乐   儿子   状态   现场   杨少华   相声   仪式   晚年   劲儿   父亲   身体   轮椅   段子   块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