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10月23日迎来霜降
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福建省卫健委
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
霜降专场

会上,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一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钱新春,厦门市中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常静玲,厦门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蕙,厦门市中医院皮肤/医疗美容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文杰,福建省气候中心工程师吴政秋从中医药、气候、儿科、皮肤护理等多个领域为公众带来实用、易懂的霜降养生指南。
发布会由省卫健委宣传处处长宁永鑫主持。
霜降时节重点防范这两类疾病
钱新春指出,霜降时节,大家要重点防范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注意关节保暖。饮食上,宜选择梨、百合、山药等温和润燥的食物。同时,早睡早起,做好保暖,顺应时令变化。
福建各地在霜降时节的民俗,都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福州食柿、漳州食芋头、莆田药浴、武夷山茶会等,都符合中医理念。
昼夜温差大
注意增减衣物,做好保暖
发布会上,吴政秋提醒,霜降时节气候呈现出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的特点。预计今年霜降期间大部分城区平均气温17.0~23.5℃,降温过程将出现在11月2日至3日。日常应做好做好衣物增减与保暖,并注重饮食调理与卫生。
心脑血管疾病即将进入高发期
常静玲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交替之际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脑卒中。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其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常静玲推荐两款简便的养生茶:
1.决明子菊花茶:取炒决明子10克、菊花5克,沸水冲泡,能有效平抑上亢的肝阳,缓解头晕目眩,帮助稳定血压。
2.三七丹参茶:将三七粉与丹参粉按1:1比例混合,每日取3克用温水冲服,能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补冬不如补霜降
推荐这四款药膳
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这是因为霜降时节脾胃功能较强,此时进补更易被身体吸收和储藏。常静玲推荐这四款药膳:
1.四神栗子汤:由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及栗子组成,可健脾祛湿,补气养阴以御秋燥,强脾胃以护肺,性质温和,不易上火。
2.花生红枣莲藕汤:由莲藕、花生和红枣组成,性味平和,能有效缓解秋燥,健脾开胃。
3.山药枸杞粥:山药与枸杞同煮为粥,能健脾益胃、滋补肝肾,对于改善秋乏、提升精力大有裨益。
4.沙参玉竹老鸭汤:沙参、玉竹,加上鸭肉,能滋养肺胃之阴,且利水不助湿,是秋季清补的佳品。
预防儿童秋季腹泻的核心是
“护好小肚子”
李蕙解释,秋季是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儿童更是易感人群。一旦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伴发热、脱水迹象等,需及时就医。
预防秋季腹泻的核心是“护好小肚子”,避免受寒。可以给孩子穿能盖住肚脐的背心或高腰裤,夜间也要确保腹部保暖。
一旦孩子有受凉迹象,如打喷嚏、流清涕或大便稀溏,可以及时喝一小杯温热的生姜红糖水(3岁以下婴幼儿不建议喝)。
腹泻的孩子可以补充米汤,米汤是很好的口服补液盐;也可选择熟苹果止泻,苹果泥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等物质,可以减少大便内水分,涩肠止泻。
霜降后四招保养皮肤
赵文杰指出,霜降后气温和湿度双双下降,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问题会愈发明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养皮肤:
多食用富含津液的食材,如梨、银耳、百合、山药等。同时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炸的食物;
出门注意涂抹防晒霜,或采取物理防晒防风措施;
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沐浴露,以免过度洗去保护皮肤的油脂。浴后应及时涂抹温和保湿的润肤乳,锁住水分。
服用不同代茶饮
预防呼吸道疾病
李蕙提醒,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冷热交替,是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预防的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卫外功能。
防风保暖是抵御外邪的重要手段,重点保护颈部、背部和足部;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气血运行,兼顾安眠与保健。此外,可以服用一些简单的代茶饮预防疾病,缓解症状:
受风后用紫苏叶或生姜泡水代茶饮,可以散寒解表,对于预防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体质偏弱、易感冒者,可以服用经典的“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能有效固护卫气,提高免疫力。
若是咽干咽痒,推荐“罗汉果菊花茶”,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因干燥引起的咽喉干痒、疼痛问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