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韩国“跪”了!GDP前9中,除中国,只剩2国未向美妥协

文|避寒

编辑|避寒

韩国低头了,美国开价,韩国点头,交易达成。全球前9大经济体里,韩国终于扛不住,可接下来,是轮到谁?

全球前9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这份名单,每一位都曾是美国的战略筹码,也都在某个时点,被美国拿捏。

先从韩国说起。

7月30日凌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突然发布一纸声明:韩国将对美国取消所有关税壁垒,对其能源与制造业追加高达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这话说得温和,背后其实是一步大让步。

就在声明发出3小时前美国总统刚刚签署了15%统一关税令明确针对韩国造船、汽车、电池等核心出口产业。白宫说得直接:“公平起见,必须征税”。韩国那边一开始还想谈,但到了最后一刻,只能认。

为保出口,韩国给出的清单很长。1500亿美元注入韩美造船基金,1000亿美元定向购买美国LNG能源,另外800亿为高科技设备合作“补贴配套”,这已经不是协商,这是认输。

这一次的“认输”,标志韩国正式被纳入美国“经济重编队”和当初的日本一样,被逼着低头,然后在协议上签字。现在看起来,这份协议叫“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其实更像“让利清单”。

那其他国家呢?

法国、德国早在去年就签过“电动汽车关税豁免协定”也是在重压下妥协。意大利和英国干脆转投美国军火工业,换取金融豁免。印度和加拿大目前还在撑,但动作频频,看不出还能撑多久。

除了中国没动,其它基本都“调头”了,难怪韩国媒体干脆用了“跪”字来形容而美国人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他们早就把“经贸伙伴”当成“战术节点”。

问题是,谁下一步?

韩国3500亿美元的投资,换来的只是免除15%的关税。

这15%,本来只是威胁,现在变成“恩典”。而这3500亿,已经是韩国GDP的18%上下相当于一年财政开支的一半还多。

1500亿给谁?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现代重工美国分部,全数打包交账。

再看能源这一块,LNG、页岩油,美国早就堆满仓库找不到买主。这时候韩国“自愿采购”1000亿美元,帮了谁?不是韩国,是德克萨斯的油老板。

这笔交易说白了,是美国逼韩国掏腰包,填自己财政的坑。

韩国为什么会让?说穿了,就是撑不住了。

去年开始,韩国汽车、电池、船舶出口全面下滑,对美出口占比接近30%。一旦15%关税落地,等于这一块全毁。现代、起亚、三星、LG这些企业,没一家敢赌。

韩国政府也不傻,他们清楚这笔账怎么算:一旦出口大跌,就业暴跌,韩元贬值,国内政局也跟着动荡。

所以这不是“谈出来”的协议,而是“拖到墙角”的屈服。

美国怎么逼的?很简单:

先在今年年初放出口风,说韩国对俄石油合作“不透明”,再释放制裁预期。

接着3月启动“301调查”,直接点名韩国芯片补贴涉嫌“不公平竞争”。

6月安排与日韩军事高层会议,半公开警告韩国要“配合统一经济战略”。

这连招下来,韩国懂了。如果再不配合,下一步可能不是15%关税,而是投资封锁、技术打压、金融评级调整。那就不是出口减少,而是经济塌方。

所以韩国服了,媒体管它叫“妥协”,政界叫它“战略务实”,但老百姓心里有数,这一跪,是为了保饭碗。

可是3500亿花出去了,美国放韩国一马了吗?

并没有。

韩国汽车关税豁免只给3年,电池税收政策还要每年审议,能源订单不能中断,否则退回惩罚性条款。

美国玩得明白:你可以来钱,但永远别想一次买断。这才叫控制。

说到底,这3500亿就是保护费。

你不交,就用关税打你,用制裁吓你,用“制度不透明”污你。你一交,牌桌上瞬间换脸,口口声声“共同繁荣”。韩国这一次,教科书级示范了什么叫被迫合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是这样被打趴的。当时美日贸易摩擦紧张到极点,美国发动“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然后逼日本开放汽车市场、让利高科技、搞金融重组。

结果呢?日本泡沫经济崩盘,一蹶不振。

今天的韩国,像极了当年的日本。

一样的出口依赖,一样的产业结构集中,一样的过度对美投资,一样的“自主主权”说得多,实权让得快。

不信?往下看。

韩国现在答应的LNG采购协议,周期长达15年。这意味着,在未来15年里,只要美国能源价格不崩,韩国就得按计划采购。

一旦不按合同来,韩国将被视为“失信国家”,连带影响未来所有美韩合作项目。这就是条约的陷阱:一进就出不来。

再看造船合作基金,谁是受益者?美国海军。

美方长期抱怨本土造船能力不足,这次借“合作”名义,直接让韩国承担一半重建成本。美国政府不掏钱,还能当甲方

美国出15%关税政策,韩国交3500亿,谁赚谁赔一目了然。

所以说“保护费”,不是夸张,是准确。美国表面说“促进盟友间公平竞争”,实则是在逼迫每个经济体靠自己预算来维稳美国产业。

这不只是韩国的事,法国、德国、日本都走过这个流程只是韩国交的钱最多,交的最不甘心,交得最突然,而且,交完还不能走。

韩国国内的反弹已经在发酵。

三星前董事会成员金仁久在一场电视论坛上说:这是“跪着的开放”这话虽然被媒体消音了,但民间早就炸锅。

民众开始质疑政府谈判策略,甚至喊出“二战后最耻辱协定”口号。就连部分保守媒体都说,韩国成了被牵着走的“经济殖民地”。

可是有什么用?协议已经签了,钱已经出了。

美国人按计划推进下一阶段:扩大美韩联合产业园,重启关岛-釜山军工协作走廊,加码对中国市场“限制韩企技术出口”的施压。

说穿了,韩国只是刚开始交学费。

现在只剩三国没被美国“搞定”:中国、印度、加拿大。

中国不用多说,美方手段在中国这边失效已久,中国经济自主能力强,市场足够大,制裁反噬成本高。

中国之所以能“独立”,核心在于市场完整性和金融韧性。

但印度和加拿大情况不一样。

印度最近刚和美国展开新一轮能源合作,虽然嘴上说是“对等协商”,其实订单结构已经往美方倾斜。

加拿大更不稳。从钢铝税到林产品补贴,加拿大这些年在关税谈判上一直被迫“协助”美国调控资源出口。

全球经济联盟正变得两极化,一边是“向美输诚”的附属群体,一边是“自主布局”的抵抗区。

韩国这次的“跪”,不是结束,而是序曲。接下来美国很可能对印度抬高技术壁垒,对加拿大设限能源出口,再往“金融清算制度”下手。

美国这是在保护谁的繁荣?还是在掏盟友的口袋?

中国此刻保持战略克制,没有跟风制定报复措施,也没有在G7之后发表强硬声明。

但能看出来,动作在悄悄加速。

比如6月底中国与阿联酋、新加坡加速结算合作,和东盟推本币贸易清算系统。这是不打招呼的“系统性脱钩”。

这才是美国最怕的。

美国可以一国一国胁迫,但不能一次打掉一个完整区域经济体。如果中国、东盟、中东、拉美联合形成新清算系统,美方再多协议都白签。

韩国已经走了美国设的路,后面想调头,恐怕成本更高。

所以这个世界,已经进入“政治非对称换经济对价”的新阶段。别看谈的是自由贸易,其实每一份协定,背后都有军事实力和资本收割在配合。

你妥协了,就得一直妥协。

参考资料

韩国每日经济(中文版):《韩美能源投资联合声明:韩国对美采购LNG高达千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财经   韩国   中国   三星   美国   关税   日本   印度   能源   协议   加拿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