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酒店的十字路口:路边“摆摊”之后何去何从?

12.7元的套餐、5元的鸡腿、48元一个的肘子、15元一份的甜点拼盘……

今年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有五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外出摆摊。如果当天外卖大战发的红包不够大,那么打工人会毫不犹豫地走向附近酒店的摊位,“毕竟更干净。”曾经遥不可及的星级酒店,如今成了市民口中的“平价食堂”。

热闹的摆摊背后,是五星级酒店的集体无奈。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挣扎着穿过狭窄的转型窗口。

中国高端酒店四十年:从不够住没人住的轮回

中国高端酒店有个朴素的发家背景:不够住。

改革开放之初,外国面孔涌向中国,提前40年体验了一把特种兵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洁在论文中描述:由于床位供不应求,外国游客参观完北京,就得乘夜班火车到一百公里开外的天津、北戴河等地过夜,翌日再被运回北京继续游览。

1983年,是个野蛮生长的年代。那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中国南大门广州,有一家酒店开业了:她叫白天鹅宾馆,是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对平民百姓开放的高级酒店。在大部分群众还住着平房筒子楼、拿着40元月薪的年代,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不免突兀,造价过亿元,一晚房费高达数百元。

2000年,是中国推进住房全面商品化、解禁房地产公司上市限制的一年。城市化按下了加速键。这一时期国际高星酒店品牌几乎成为地产企业扩张的标配,在地产商主导下,一家家五星级酒店拔地而起。这一时期,五星级酒店也成为市民宴客的首选之地,从周岁礼、成人礼到婚礼、寿诞,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见证了市民交错的人生。

整体来说,高端酒店早期多为政府牵头建设,主要为满足政务工作需求,客群基本只有外籍人士和政府官员;而在地产主导时期,业主方更看重物业升值,强调高端酒店品牌给开发地块价值带来的整体提升。政府驱动和房产驱动下,近四十年来中国高端酒店供应迅速增长,但需求端的重要性反而被弱化,偏离市场化逻辑。

山东酒店存量规模庞大,在全国位列第四。自2000年起,山东中端酒店开始兴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2010年之后,山东省酒店业开始转向中高端市场,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与全国周期相比,山东地区的酒店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近5年,山东酒店“扩张”脚步放缓,品牌酒店开业门店数仅占比26%,高达64%的品牌门店已开业5年以上,这表明山东省酒店改造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老旧的内饰装潢、陈旧的酒店设施和相对落后的服务水平,已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要求。

站在行业结构性拐点上,又走回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逻辑。如今全行业都需要思考:新用户从哪来?消费者想要什么?

婚宴腰斩,会议减半:五星级酒店迎来“清算时刻”

在很多人的心里,星级酒店尤其是五星级几乎就是吸金王的存在。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两年,五星级大酒店却不约而同地走下神坛。去年6月,北京瑜舍酒店关门;去年年底,山东蓝海酒店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今年,济南舜和酒店泉城路店悄然关闭……

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关店比例最高的是中端及高端酒店,许多曾风光一时的老牌星级酒店在激烈竞争中被迫退出市场。

“2023年,我们都信心满满地迎接‘春天’。业内都在开玩笑说,现在已经在最低点了,后面无论如何都得往上走。”位于济南东部的某五星级酒店经理王兴(化名)表示。但万万没想到的是,2023年的营销额竟成了高点。

“现在的日子真不好过,餐饮、客房、会议这三个板块的收入都在萎缩。”对于全服务高星酒店来说,除了客房销售的主营业务,还有来自餐饮板块,尤其是商务宴请、婚庆酒席、公务接待的收入,占了酒店营收结构的“半壁江山”。

作家海岩曾在小说《五星级大饭店》中提到一个细节:“光一个鸡蛋就有四种做法”。在这背后,是极其严苛的服务与餐标、繁重的成本、漫长的建造周期,这造就了五星级酒店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局面。

济南东部的这家五星级酒店2023年之后,销售额比之前下降了15%。位于济南老城区的五星级酒店也有同样的情况。

具体来说,王兴所在酒店往年平均每年能承办30多场婚宴,每一家婚宴都不少于30桌,一场婚宴仅场地和餐饮就至少要花费十万元。但最近几年,全年婚宴仅能承办10多场,每桌餐费从前几年的平均6000元降至2500元。

除了婚宴,酒店营业额另一大头:会务,也面临着“拦腰斩”的情况。位于济南老城区的五星级酒店经理李阳(化名)介绍,近几年酒店大型会议减少了15%,每场会务的费用也降低了15%。

高昂的人力和运营成本、逐年攀升的能耗和租金,再加上餐饮、客房等消费疲软,使得五星级酒店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国星级饭店人均实现利润仅0.46万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还有0.52万元,单位盈利能力下降明显。这意味着不少高星酒店集团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情况。

上有下沉,下有升级:老牌五星级酒店的夹心困局

王兴记得,酒店刚开业的时候,附近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只要是来到这个片区,只要有住宿需求,毫无疑问,消费者都会住进王兴所在的酒店。但近几年,外资高端品牌、精品连锁品牌的入驻,让王兴所在酒店的周围酒店数量暴涨几倍,“客源就那么多,市场供给量越来越大,每一家都在拼命抢客源。”

老城区高端酒店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李阳分析,近些年,除了济南本身挂牌的五星级酒店,早已形成“本土、国际、合作运营”群雄纷争、多品牌共存的发展局面,客房数量增加了12%。而中端连锁品牌自2021年开启大幅增长步伐,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体系,供应链集约化管理等系统化成本控制,让消费者住得“好而不贵”。

而“陈旧”“落后”已变成老牌高星酒店的关键词。“房门的防盗链掉了一颗螺丝,简直形同虚设”“我订的豪华单人间,一翻身床就吱吱响”,地毯发黑、浴袍磨损发硬、老式的插卡门锁、房间打开还有股霉味……这些细节让抱着期待入住五星级酒店的消费者失望,“看不出贵在哪了”。

并非不想“赶潮流”,而是高昂的翻新成本让老牌五星级酒店“精致不起来”。毕竟改造,随便翻新一下成本就是大几千万,如果彻底改头换面,少说小几个亿,这还没算业务停滞带来的损失。

反观隔壁的连锁酒店:躺在床上,智能语音助手帮你把窗帘关上,关灯、开空调一气呵成。敷着眼罩泡着澡,穿着又轻又软的贴身浴袍,悠闲地整一杯手冲咖啡……全季酒店、汉庭酒店这些中档酒店也用上了商用洗衣机、烘干机,旅客可以体验免费洗衣服务。

在价格方面,老五星级酒店同样面临挑战。这届消费者更愿意理性务实消费,花钱买品质,买自己高兴,五星级酒店即使降低姿态,找到新客户,也不一定能降维打击。越来越多抛弃五星级酒店的人,拎着行李住进亚朵、全季等连锁酒店。

“从外地来的客人,本来都预定好我们的房间,第二天就要入住了,结果突然取消了订单。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最终选择了离我们不远的某连锁酒店。”王兴说,原本稳定的客源,目前已有大半被分流到旁边的中端连锁精致型酒店。“我们价格差了不到100元。”

相比之下,老五星级酒店虽然挂着五星级标识,但实际体验往往不如这些中端品牌。随着高端酒店为抢客源纷纷下调价格,经济型酒店也向上升级蚕食份额,市场出现“高端酒店下沉、平价酒店升级”的混战格局。

“摆摊”非长久计:五星级酒店的街头求生与转型迷思

今年夏天,消费者们正迎来一个新的消费习惯:到五星级酒店买小吃。

38元一斤的小龙虾,冒着热气放在路边,星级酒店的厨师还会在一旁给你解释口味的不同;35元半只的烤鸭,新鲜油亮的颜色跟堂食一样诱人;5块钱一根的油条,价格堪比街边早餐店……

以往,高不可攀的星级酒店,有着严格的服务门槛和消费要求,人均消费动辄数百上千。现在,五星级酒店亲切地向路边每一个人招起了手,“走过路过别错过”。

这一幅消费奇观的背后原因,比想象中更复杂。究其根本,原本该是酒店旺季的七八月份,今年没有想象中热闹与忙碌。这番折腾,不过是为了渡过难关。

王兴所在酒店本身就有餐饮业务,但随着餐饮和宴请的减少,让从业人员的劳动极度不饱和,有大部分的闲置时间。而酒店本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是开支的大头。且将自助餐厅的餐食搬到酒店外售卖,不但没有太多投入,还会创造一些价值。正如李阳所说,“有一分钱也得挣。”

“摆摊”能挣到钱吗?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五星级)的“地摊”,曾创下了单日营收超8万元的纪录,若按此计算,其月营收高达240万,乐观估计年营收则近3000万。

但并不是所有“摆摊”的星级酒店都能如此“一夜暴富”。王兴所在酒店的地理位置处于商务区,来的都是上班族,他们中午吃过快餐,都想晚上回家吃一顿“家的味道”,于是王兴只有中午“出摊”。大厨现炒也没什么竞争力,周围快餐店众多,超意兴、包子客、麦当劳、喜家德……每天中午消费者在酒店外摆处的平均消费是12元,酒店外摆每日营业额仅千元。

王兴笑着摇头,即使如此,还要坚持摆下去。“行业内大家都在摆,我们也不得不跟上这股潮流。”

但对于整个高端酒店业而言,这并非长久之计。

长远来看,高星酒店摆摊并非可复制的标准化盈利模式,它无法像连锁快餐那样规模化扩张,能辐射的周边客源有限,摆摊收入很难承担起酒店庞大的运营开支。这更像是一次被迫参与的集体实验,但只要能活下来,就没有白折腾。

从深层次看,五星级酒店摆摊既有主动创新的成分,也是对消费趋势变化的回应。传统酒店餐饮模式正在被颠覆:外卖、生鲜电商、网红餐厅等新业态分流了大量客户,高端酒店的餐饮被嫌弃“高高在上”,与寻常百姓日常需求脱节。于是,一些酒店管理者选择跳出固有思维,去“街头”寻找增量市场。

高端大众之间:寻找酒店业的新支点

“摆摊”之后,该何去何从?高星酒店如何在不损害品牌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转型创收?如何走出低价竞争的泥潭,找到可持续的新模式?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却已经迫在眉睫。

李阳所在的酒店门前,总有附近市民来来往往。但站在这个几十层的大楼面前,所有人都像个“小矮人”,“贵”也是大家对这个大楼的第一印象。“我们并不想通过‘摆摊’挣多少钱,更想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拉近我们与市民的关系。”李阳说,目前通过外摆,已经建立五六个微信群,有几十位消费者在酒店小程序里充值,虽然充的不多,但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点五星级酒店外卖、来五星级酒店吃便餐,高星酒店餐饮正在出现“正餐快餐化”“餐饮零售化”的转型苗头。

甚至还有消费者在王兴所在酒店预定了整桌外卖。“我们有五个人,需要7道菜,要包含凉菜和主食。”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酒店大厨搭配菜品并制作,没一会工夫,7道荤素搭配的美味被送到了消费者家的餐桌。

这种创新,一方面迎合了追求性价比的新生代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为酒店打开了线上线下全场景销售的新思路:堂食、外摆、外卖、团购多管齐下,打破酒店餐饮只能在店内四壁之间赚钱的局限。

除此之外,通过外摆,李阳收集到不少市民对口味和菜式的新需求。曾经高高在上的五星级酒店,只有与消费者进行深入地交往和接触,才知道要如何创新;只有真正直面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在“高端+大众”两条腿上重新站稳,才能走出茫然,迎来新的生机。

今年国庆假期,“年轻人抛弃酒店转而住进帐篷”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Z世代不再盲目跟风追捧大牌时尚,也不再炫耀消费,而是更注重体验感和质价比。传统酒店所提供的标准化服务、雷同的空间设计,与年轻人追求独特性、情感连接和即时满足的新消费心态已严重脱节。

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管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立新表示,今年酒店业所面临的困境,本质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竞争”转型的阵痛。短期看,市场需消化过剩供给;长期看,唯有精准定位客群、强化服务内核、拥抱技术变革,才能穿越周期。

“开发新产品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决心。”李立新表示,坚定地开发更能符合新需求的、更能符合新趋势的、更能够满足客户更高需求的新产品,是目前酒店管理者必须要做的事。

李立新关注到,目前很多酒店在降薪、裁员,酒店在无法面对市场变化、技术变化和经济模式变化的情况下,只能出此下策。他建议,酒店不要因生意不好就裁员,在市场下滑时期仍然保持高生产率。如果工作量下降40%,就要保持60人的工作,剩余的40人另做安排,绝不能简单的下岗了之,或者停薪留职,回家待命。“不能说因为战斗不激烈了,就把一线的战士裁撤掉,一旦等到战斗恢复,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优秀的服务员是选拔、培养出来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是留不住人才的。”李立新说。

高端餐饮的倒下与崛起同时发生,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高端酒店的转型之路依然漫长。从“为何而建”到“为谁而建”的追问,不仅关乎生存,更关乎重生。

四十年的发展轨迹画出了一个完整的圆:从因“不够住”而野蛮生长,到因“没人住”而被迫转型;从服务于外宾与地产的宏大叙事,回归到服务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微观需求。如今,五星级酒店在街头摆摊的烟火气里,在Z世代对质价比的追求中,重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大众新闻记者 贾涵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美食   何去何从   五星级酒店   路口   路边   酒店   消费者   餐饮   中国   需求   济南   星级   品牌   婚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