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2月底,两条对台情报主线相继断裂。
就在首长们以为失去情报来源时,一名特工冒死从台湾带回《海南岛军事防卫方案》。
这份情报改写了战局。
没人知道,这条"备用钥匙"早在两年前就埋下了。

1948年5月的北京,李克农接过情报部部长的重担。此时距离大决战不到半年,对台情报成为战略焦点。

李克农清楚一个道理:情报线不怕少,就怕断。
他在台湾布下三条线。
第一条,1947年4月就已建立,吴石与华东局在上海锦江饭店秘密会面,工作关系归叶剑英直接管理。
吴石身居国民党军高层,能接触核心机密。
第二条线是蔡孝乾系统,作为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通过交通员刘青石与香港站保持联系,负责基层组织和群众工作。

关键在第三条。
李克农亲自派遣朱芳春,化名于非。
1948年夏天,于非以心理学教授身份来到台北,进入国语日报社担任副总编辑。
几乎同时,萧明华受台静农邀请,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同样在国语日报兼职。

两人以夫妻身份作掩护。
于非在省政府社会处开办"实用心理学补习班",借讲课之名物色人选。
几个月内,陈平、郑臣严、王隆煜等人陆续加入。
1949年8月,于非返回北平,在情报部见到秘书长邹大鹏和罗青长。
李克农下达明确指令:化整为零,单线联络,以情报为主。
9月,组织正式改为"台湾情报工作组",直属情报部,这条线,只有李克农知道全貌。

三条线互不交叉,各有分工。
吴石负责军事核心机密,蔡孝乾负责组织发展,于非、萧明华专攻战略情报。
三把钥匙,开三扇门。
李克农的布局看似保守,实则精准。
单线联系意味着牺牲效率,换来的是安全,一条线断了,其他线不受影响。
这个原则,在1931年顾顺章叛变时,救过上级一命。
李克农自己就是"龙潭三杰"之一,对单线联系的价值体会极深。

到1949年底,三条线都在发力。
情报源源不断汇向北京,为解放沿海岛屿提供支撑。
没人意识到,一场风暴正在逼近。

1949年下半年,三条情报线全速运转。
吴石的情报最为核心。《战略防御图》、前线阵地兵力配置、海流资料、登陆点地理分析,一份份绝密文件,通过副官聂曦之手,两次冒险送到香港,再转送华东局。

蔡孝乾系统负责另一条战线。作为台湾本地人,蔡孝乾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
李克农直接指挥的第三条线同样战果丰硕。
1949年底到1950年1月,于非、萧明华小组连续六次报回情报。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份作战计划书。
国民党军部作战参谋苏艺林,提供了关键支持。
苏艺林1933年就秘密加入共产党,抗战后进入国民党军系统。
凭借职务之便,苏艺林窃取了,盖有东南长官公署关防的《作战计画书》原件,还有薛岳将军呈报的《海南岛作战计画书》。

于凯负责誊抄,前后搜集二十多种军事情报。这些情报被拍成胶卷,一次次交到于非手中。
三条线各司其职,信息汇聚北京。
李克农在北京统筹全局,对每一份情报都做细致分析。
解放军高层根据这些情报,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作战方案。
金门战役后,如何解放沿海岛屿成为焦点。

海南岛、舟山群岛的防卫情况,直接关系战役成败,于非小组传回的情报,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一切看似顺利,12月的台北,于非在国语日报社处理稿件,萧明华在师范学院授课,吴石在参谋次长办公室批阅文件。
三条线各自运转,互不知晓对方存在,李克农要的,就是这种状态。
可危险正在逼近,朱枫11月底抵台,同时接触蔡孝乾和吴石。

这个看似高效的安排,打破了单线联系的铁律。
横向联系,意味着风险成倍增加。
1950年1月,保密局在一连串案件中发现了蔡孝乾的线索。网,正在收紧。

1950年1月29日,保密局逮捕蔡孝乾,一周内,蔡孝乾供出掌握的所有名单,在台的400多名党员相继被捕。
第一把钥匙断了。
保密局顺藤摸瓜,蔡孝乾住处搜出一张出境通行证申请表,办理人是聂曦。
照片上的人,是蔡孝乾的小姨子,这张通行证,把吴石牵了出来。
2月27日深夜,保密局突袭吴石家。特务诱供吴石妻子王碧奎,次日,吴石被捕。

第二把钥匙也断了。
两条主要情报线相继覆灭,对台工作几乎陷入停顿。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的战役迫在眉睫,急需掌握敌军最新部署。
就在此时,李克农布下的第三条线发挥作用。
2月6日,保密局到于非住处搜捕。于非不在,萧明华被捕。
萧明华知道该做什么,特务离开后,萧明华走到窗边,取下晾衣杆上的旧旗袍。
这是暗号:竹竿无物,危险勿入。

于非看到信号,立即转移,撤离成为唯一选择。
于非手中有二十多份军事情报的胶卷,包括《海南岛作战计画书》和《舟山群岛防卫方案》,这些情报必须送回大陆。
3月22日,苏艺林安排于非从基隆港登船。
于非化名赵光邻,用田子彬、白静寅办理的证件顺利通关。
胶卷藏在贴身的夹层里,船驶离台湾海峡,于非才松了口气。
几天后,于非抵达香港,将胶卷交给情报站负责人,情报迅速转送北京,直达李克农手中。

此时,解放军第43军正在制定海南岛作战计划,2月上旬方案初步形成,下旬兵团领导听取汇报,同意方案。
于非带回的《海南岛作战计画书》,是薛岳将军亲自呈报的原件。
里面详细标注了海南岛防卫部署、兵力配置、火力分布。
这份情报的价值,无法估量。
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解放军根据情报,精准选择登陆点,避开敌军火力最强的区域。
5月1日,红旗插上海南岛最南端。

李克农的布局得到验证。三条线,两条断了,第三条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单线联系,保住了最后的"备用钥匙"。

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1950年6月10日就义于台北马场町。
萧明华,11月8日同一地点。
1951年6月29日,马学枞、苏艺林、周一粟等18人,台北市水源路刑场。

"台工组"被捕和牺牲者达60余人。
1950年春季,李克农组织相关部门,用几个月时间总结台湾地下党遭破坏的经验教训。
结论只有一条:单线联系,是情报工作的生命线。
于非小组幸存,恰恰因为严格执行单线联系。
李克农当年在上海与钱壮飞、胡底组成"龙潭三杰",靠的就是单线联系。

顾顺章叛变后,李克农凭借单线联系及时传递情报,保住了上级。
1973年,周总理力排众议,在毛主席支持下,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1982年9月,萧明华的三哥萧明柱从台湾带回骨灰,举行了隆重追悼会,追认萧明华为党员、烈士。
八宝山革命公墓,萧明华墓碑背面只刻三个字:归来兮。

于非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2005年9月逝世。
这些名字,大多数人并不知晓。
李克农在1950年的总结报告里写道:情报工作的成败,不在于线多少,而在于线是否安全。
一条安全的线,胜过十条暴露的线。
海南岛解放一个多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原本计划中的解放台湾战役,无限期推迟。

那些在台湾牺牲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情报,为解放海南岛、保卫东南沿海安全立下不世之功。
历史记住了吴石,记住了朱枫,也记住了萧明华、于非,记住那些为情报工作付出一切的无名英雄。

台北马场町刑场,现在是纪念公园。每年秋天,都有人来献花。
他们献给那些在黎明前倒下的人。
那些人,用生命打开了通往胜利的门。
参考信息:
《萧明华——奉命潜伏台湾,获取兵要地志图,归来时只有一捧骨灰》·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年5月23日
《李克农:从隐蔽战线走出的开国上将》·新疆日报·2018年4月23日
《在台湾就义的中共革命烈士永垂不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2011年8月5日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