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酒企净利润跌超90%,洋河仅降29%,70万吨原酒是底气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白酒三季报简直是比惨大会,多家酒企净利润跌超90%,可洋河却只降29%。

为啥偏偏洋河能扛住?大家都在猜,它手里70万吨原酒是不是真的护身符?

2025年三季度一结束,白酒圈里一片唉声叹气,翻开各大酒企的财报,红通通的亏损数字晃得人眼晕,不少企业净利润直接腰斩,甚至跌超90%。

可就在这一片惨状里,洋河股份的成绩单却有点显眼,净利润虽说也降了,但只降了29%,跟同行比起来,简直像在寒冬里裹了件厚棉袄。

大家难免好奇,同样面对行业寒冬,为啥洋河能相对坚挺?有人说它家底厚,尤其是那70万吨原酒,说不定就是扛住压力的关键。

但这原酒到底是啥?真能有这么大作用?咱们先从行业这波暴跌说起,看看整体环境到底有多难。

先看头部酒企,以前都是行业里的顶梁柱,可2025年三季度也扛不住了。

泸州老窖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8%,古井贡酒更惨,直接跌了51.7%,五粮液也没好到哪去,营收下滑52.7%,曾经稳稳的巨头,如今都在业绩下滑的泥潭里挣扎。

区域酒企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雪上加霜,口子窖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大降46.2%,归母净利润直接暴跌92.6%,接近腰斩再腰斩,老白干酒同期营收和净利润也分别下滑47.6%和68.5%。

就连之前一直表现稳健的今世缘、迎驾贡酒,第三季度净利润也分别降了48.7%和39%,随便拎出一家区域酒企的财报,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压力。

为啥会这么惨?核心还是消费端不给力,这两年宏观消费环境疲软,白酒的消费场景少了一大半。

以前商务宴请、公司团建都是白酒的主战场,现在这些场景大幅收缩,中高端白酒首当其冲,动销越来越慢。

更麻烦的是,行业还背着高库存和价格倒挂两个大包袱,不少经销商手里压了一堆货卖不出去,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降价甩卖,结果导致市场上白酒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

这样一来,经销商不敢再进货,酒企卖不出货,形成需求不足—渠道观望—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在秋糖期间公布的调研数据更直观,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本该是白酒销售的旺季,可行业整体销售额却下滑了约25%。

因为宴席场次比往年少了不少,经销商打款的意愿也低得可怜,整个行业都陷在卖不动、不敢进的僵局里。

洋河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单看数字是下滑了,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降了29.1%。

但跟同行比一比,这个成绩已经算能打了,古井贡酒、五粮液第三季度营收跌幅都超50%,洋河的降幅连它们的一半都不到,在头部酒企里妥妥的中等偏上水平。

而且洋河的财务数据里还藏着不少积极信号,截至2025年9月30日,它的资产负债率只有18.22%,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2.41%,手里握着足够的现金,偿债能力超强,就算行业再冷,也不用担心缺钱的问题。

另外,它的销售毛利率有71.10%,比行业平均的67.32%还高,说明就算在淡季,它的产品也能卖出好价钱,成本控制和产品溢价能力都很稳。

除了财务数据,洋河的渠道也有好消息,它这两年一直把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当成核心战略。

它没像其他酒企那样搞压任务式冲量,而是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消费者品鉴这些方式,让酒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而不是在渠道里空转。

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整体市场库存降了两位数,经销商的压力小了不少,信心也慢慢回来了。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合同负债,三季报显示,洋河的合同负债达到64.2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9.66亿元大幅增长。

这意味着经销商愿意提前打款订货,对洋河产品的销售前景有信心,毕竟没人会愿意给没把握的产品提前花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原酒是啥,其实它就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经过发酵、蒸馏后,还没经过勾兑、陈酿的酒,这东西是白酒的底子,品质好不好、储量够不够,直接决定了成品酒的口感和市场竞争力。

不同香型的白酒,对原酒的要求还不一样,比如浓香型白酒,需要长时间发酵,原酒的陈酿时间越长,风味越醇厚,酱香型白酒更是离不开优质原酒的支撑。

而且原酒度数高,保留了酿酒原料的大部分风味物质,后续经过勾调,才能变成咱们喝到的不同度数、不同口感的白酒。

洋河手里握着70万吨原酒,还有7万口名优窖池,高端陶坛原酒储备就有34万吨,陶坛储酒规模更是世界第一,这么大的储备量,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给洋河撑了把保护伞。

原酒储备足,意味着洋河有足够的优质基酒可以调配,不管市场需求怎么变,都能保证成品酒的口感和品质不打折扣。

它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好,行业好的时候,原酒可以用来扩产、推出新品;行业不好的时候,原酒就是硬通货。

一方面,原酒越陈越香,放着也能增值,另一方面,就算短期销量下滑,洋河也不用急着降价甩卖,靠原酒储备就能扛过淡季,不用像小酒企那样慌不择路。

而且有了充足的原酒,洋河就能大胆搞产品创新,2025年它密集推出6款新品,海之蓝第七代焕新,基酒年限延长到三年以上还加了五年调味酒,高线光瓶酒一上市就成了顶流。

还有洋河国宾、金梦九升级款、足球IP联名款、微分子新品,这些新品能覆盖不同消费群体,靠的就是原酒储备给的底气,要是原酒不够,根本没法支撑这么多新品的生产。

虽然洋河现在表现不错,但行业调整还没见底,想在未来站稳脚跟,还得在这几方面加把劲。

首先,去库存、稳价盘得坚持到底,不能因为现在渠道信心回暖就放松,要继续用数字化工具盯着库存,按开瓶率来分配配额,避免经销商再压货。

还可以给经销商更多灵活政策,比如库存置换延期打款,让渠道轻装上阵。

其次,高端市场得再发力,现在梦之蓝手工班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还得深化中国高端年份白酒的定位,多跟顶级餐饮、奢侈品品牌合作,提升品牌溢价,毕竟高端市场利润高,抓住了就能多一份保障。

再者,年轻市场不能放过,现在年轻人喝白酒的少了,但不是完全不喝,他们喜欢微醺不醉的口感。

洋河可以多推低度酒、果味白酒,但得先做好调研,看看年轻人到底喜欢啥口味,别盲目跟风。

还有,县域市场得往下沉,江苏是洋河的大本营,在当地宴席、家庭消费市场做得很好,这套经验可以复制到其他省份,县域市场消费潜力大,把这块做好了,能多不少增量。

最后,费用和组织得优化,少把钱花在传统渠道压货上,多投到C端动销,比如消费者品鉴会、线上推广。

同时,行业淡季容易留不住人才,得想办法吸引好的员工和经销商,让团队更有活力。

说到底,2025年白酒行业的调整,其实是从大家都能赚的增量时代,转到拼实力才能活的存量时代,洋河靠70万吨原酒扛住了短期压力,这是它的底气,但不是万能药。

未来,行业只会越来越卷,只有那些既能守住品质底线,又能跟上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在复苏的时候抢占先机。

洋河现在走的路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等到行业回暖,说不定能迎来新的增长。

而对于咱们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看懂这些企业的底气在哪,也能更清楚行业的走向,毕竟,寒冬再长,也总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美食   底气   净利润   白酒   行业   经销商   市场   贡酒   库存   渠道   口感   手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