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前沿,一个宏大而深刻的目标正在从科幻构想走向实验室的现实:构建人脑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这并非是要复制一个物理的大脑,而是要创建一个能够精确模拟和预测真实大脑对特定刺激(如图像或语言)反应的计算模型。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神经AI科学家马丁·施林普夫(Martin Schrimpf)及其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将这一探索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首次成功地利用AI模型,生成了能够非侵入性地、可预测地“遥控”人类大脑高级认知活动(如语言处理)的特定文本。
这项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人类智能的底层运作机制提供了一面强大的计算“镜子”,也为未来开发针对抑郁症、阅读障碍等脑部相关疾病的全新、个性化神经疗法,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然而,这项技术在展现其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技术伦理和人类心智边界的深刻反思。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3-01783-7
施林普夫的研究路径,颠覆了传统的神经科学研究范式。在过去,神经科学家们试图通过解剖和观察大脑,来理解其工作原理,进而启发AI的设计。而施林普夫则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强大的AI模型(即人工神经网络)作为研究大脑的工具。“我意识到在相反的方向上有一个巨大的机遇: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型设计,并利用AI模型来解释大脑。”他表示。
为此,他创建了一个名为“大脑-评分”(Brain-Score)的开源基准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性地、定量地衡量一个AI模型在多大程度上“像大脑一样”工作。其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收集人类在执行特定认知任务(如观看图像或阅读句子)时的大脑神经活动数据(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行为数据。其次,他们让为相同任务构建的AI模型执行同样的任务。最后,“大脑-评分”平台会通过复杂的算法,比较AI模型内部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和输出结果,与真实人脑的数据进行匹配。
一个AI模型的“大脑-评分”越高,就意味着它的信息处理方式越接近于生物大脑。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以获得更高评分为目标的AI模型,实质上就成为了对大脑特定功能(如视觉或语言系统)的、一个越来越精确的计算模拟,即“数字孪生”。施林普夫乐观地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有望构建出一个高度精确的、能够解释大部分大脑认知功能的数字孪生。
一个优秀模型的终极考验,在于它是否能从被动的预测,转向主动的控制。施林普夫团队在2023年完成的实验,正是对他们大脑模型预测能力的一次终极验证。
实验的目标是:能否利用AI模型,来主动地、靶向性地影响人类大脑的语言处理中枢?他们的做法堪称精妙: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他们已有的、在“大脑-评分”上表现优异的语言模型。随后,他们向这个AI下达了一个明确的指令:“请生成一个句子,当人类阅读它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或抑制)大脑语言网络的神经活动。”
AI模型通过其对大脑语言处理模式的深刻“理解”,生成了一系列经过特殊优化的句子。接下来,研究团队招募了人类志愿者,让他们在fMRI扫描仪内阅读这些由AI“量身定制”的句子。
实验结果与AI的预测惊人地一致。脑部扫描图像清晰地显示,当志愿者阅读那些旨在“激活”的句子时,其大脑语言区域的活动水平显著飙升;而当他们阅读那些旨在“抑制”的句子时,相应区域的活动则明显减弱。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科学家能够通过外部信息刺激,实现对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非侵入式、可预测的精准调控。这一成功,标志着神经AI研究从“观察和模拟”,迈入了“干预和控制”的新阶段。
这种“书写”大脑活动的能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前景。施林普夫设想,未来,我们可以为阅读障碍患者构建其大脑的数字孪生,然后利用AI模型,反向设计出一种能够帮助其大脑更轻松地解析文本的“定制字体”。同样,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利用AI生成个性化的、能够引导其大脑状态趋向健康的视觉或听觉刺激,甚至可以更精准地指导非侵入性脑刺激疗法(如经颅磁刺激)的施用。
然而,这把强大的双刃剑,其锋芒的另一面也引人深思。施林普夫本人也对此表达了担忧:“这是一个道德困境。如何开发能够负责任地影响思维的AI模型?” 如果我们今天可以影响语言处理,那么明天是否就能影响记忆、信念甚至决策?他坦言,技术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相应法律和伦理框架的建设速度,形成了一个危险的“监管真空”。
这场由AI驱动的脑科学革命,最终也触及了关于“何为人类”的哲学根源。施林普夫认为,他的研究证明了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还原”为计算过程的,生物大脑只是实现智能的一种特定方式,而非唯一方式。但他强调,这并未贬低人类的独特性。“在我看来,使人类体验独特的是一生中所积累的经验集合,而非其底层的构建模块。”
施林普夫和他的同事们正将我们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在这里,我们正获得解读甚至书写我们自身思想语言的能力。这股力量既可能成为治愈心灵创伤的希望之光,也可能开启一个需要我们以最高智慧和警惕去审慎导航的未知纪元。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