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沙发上秒睡,在床上切争眼到天亮。

白天累得像条狗,晚上躺下却瞪眼到天亮。脑子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今天的事,明天的活,翻来覆去搅得你心烦意乱。可换个场景,傍晚往沙发上一瘫,电视里放着无聊的节目,眼皮却开始打架,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沙发成了你的安眠药,原因五花八门。傍晚光线暧昧,温度刚刚好,背景音像摇篮曲,柔软的触感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但最关键的,是沙发没给你压力。它不要求你“必须睡着”。床则不同,它像一天结束的审判台,你一躺上去,工作的压力、未完成的任务,全跑出来开大会。半小时过去,一小时过去,你开始慌了。宝贵的睡眠时间一分一秒溜走,你担心第二天没精神,这焦虑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睡意反而被吓跑了。2023年一项调查发现,每三个睡不着的人里,就有一个是被这种“怕睡不着”的念头害的。难怪很多人在办公室、电影院都能呼呼大睡,一到自己的床上就清醒得像个哨兵。


这被“吓跑”的睡眠,有时还被我们手上的智能手表“帮了倒忙”。牛津大学的学者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告诉一些失眠者,他们昨晚睡得很好,又告诉另一些人,他们睡得很糟。结果呢?那些以为自己睡得差的人,第二天真的觉得又累又丧。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专家也提醒,那些天天盯着睡眠分数看的人,反而可能因为数据不好而更焦虑,陷入恶性循环。本身睡不好的人,对这些设备最上心,也最容易受其害。

想睡个好觉,心先得静下来。偶尔睡不着,再正常不过。人的大脑从高速运转切换到休眠模式,本就是个大工程,哪能说关机就关机?夏天太热,窗外路灯太亮,这些都会捣乱。归根结底,你得觉得安全,才能安然入睡。心里装着事,压力山大,自然辗转反侧,甚至半夜惊醒。凌晨三四点,正是身体准备苏醒的时候,体温开始回升,压力激素悄悄上岗。这时候要是你突然醒了,脑子可不会闲着。美国有位神经学家发现,后半夜的大脑,解决问题能力变差,找麻烦的本事却变强了。白天没做好的事,未来的种种担忧,全跑出来兴风作浪,让你在黑夜里越陷越深。

市面上助眠的方法五花八门,听音乐、看闲书、数羊、吃褪黑素,老失眠的人怕是都试过,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睡眠专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倒头就睡的人,睡前脑子里常会冒出一些天马行空、毫无逻辑的念头。而睡不着的人,脑子里却在开项目会,做计划,解决问题。看来,我们需要的不是让大脑一片空白,那只会适得其反,而是要把它从严谨的逻辑思维里“解放”出来。有科学家专门设计了一种方法,模仿人入睡前的胡思乱想,效果还真不错。

当然,方法再好,也不是万能药。如果失眠已经严重到让你白天无法正常生活,千万别硬扛。早一天求助,就早一天找回甜美的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养生   压力   睡眠   大脑   白天   沙发   方法   牛津大学   焦虑   傍晚   念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