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 (点新闻图片)
【点新闻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9月17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李家超18日早出席「行政长官施政问答」联合电台节目,详细阐释施政报告措施,聚焦北部都会区(北都)发展、房屋供应及外劳政策,回应市民对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关切,强调发展以香港整体利益为核心,推动经济与民生并进。
北都「倒逼」引入企业 「按实补价」促产业落地
李家超谈到,为加速北都发展,施政报告提出成立由特首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其中「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负责为不同产业园区设立园区公司,形式可为法定或非法定机构。李家超表示,设立机构的公司数量、具体权限将视实际需求而定,为确保土地不闲置,政府采取类似「倒逼」的机制,准备好土地后须迅速吸引企业进驻。由于问题复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领导工作小组统筹规划,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初期可小规模试验,逐步推进。
李家超以机场管理局与西九文化区为例,说明不同位置职能与权限存差异,强调灵活模式的重要性。他提到,北都占香港约三分之一土地,与仅占约2%面积的机场管理局相比规模悬殊,需设立多家公司因应四个区块的不同定位。例如,河套地区聚焦生命科技与前沿科技,新田科技城面积210公顷,计划引入多类科技产业。
为降低成本,政府推出「按实补价」措施,业主按实际兴建楼面及用途而非规划地积比率上限计价。对于此举会否浪费土地潜力的担忧,李家超回应称,过去要求开发商建满地积比率,但现时需注重整体效益。例如,一条不需要高大厂房的生产线能创造1000个高端职位,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这种综合效益远比仅追求楼面面积的入驻率更重要。如果政府坚持要求最大化楼面面积,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落地,损失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关于是否需要设置补地价下限,李家超表示政府允许企业灵活建设,平衡财政与发展,一切决策都以香港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
行政措施将快速推进 监督与进度兼顾
在北都发展监管方面,李家超表示有信心,指行政措施将快速推进,但需法律规定的部分必经立法会审议。李家超重申,政府决策以「价值」而非「价格」为导向,通过专家调研向市民解释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争取理解与支持。
李家超亦提到,政府提出简化程序,北都将采取公开招标、限制性招标或直接批地等发展方式。对于政府会否为了吸引企业而让利的忧虑,李家超表示,政府会综合考量就业、经济价值及长远贡献,保持资讯透明并由立法会充分讨论,而简化程序不代表绕过立法会,而是透过框架法例加快审议效率,确保监督与进度兼顾。
居屋供应较预期增约50% 将检讨「租置计划」
有市民在节目中连线李家超,反映对施政报告的疑问及自己面临的民生问题。市民袁小姐反馈居住困境,她以40岁以下、月收入合计超6万港币的年轻夫妇举例,指两人无资格申请居屋,而租房昂贵、购房负债压力大。市民陈小姐则关注公屋与居屋抽签比例降低,向上流动的机会随之减低。李家超回应指,房屋是他上任以来的工作重点,居屋供应比本届政府上任时的五年期预期增加约50%,提升市民购房机会。关于楼价,李家超表示目前市场相对稳定,政府希望楼价稳定,同时市民收入持续增长,让大家有能力逐步应对购房需求。
对于「租者置其屋计划」,李家超表示其有价值,但目前约15%单位未售出,原因包括楼龄老化,需挑选更具吸引力单位并解决管理问题。他续指,当局已经进行了调研,并不反对继续研究租置计划,但相关计划涉及到资源分配问题,当局需找出多年来单位未能全部售出原因并加快解决。
本地劳工优先就业不会变 外劳精准输入补缺口
市民陈小姐与陈先生表示担忧外劳影响本地就业,特别提到低薪外劳及不居于香港的外劳对本地经济无益。 80岁的市民石先生则指年轻人与长者失业情况皆严重,缺乏全民保障。外劳方面,李家超重申本地劳工就业优先,这一点绝不改变。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下降是事实,而一些发展中的行业确实需要人力,因此部分行业需精准输入外劳,防止企业倒闭影响本地就业。李家超强调,当局严格防止外劳滥用,会动态监察情况并作出调整,同时严打黑工。
对于石先生所提到的社会保障问题,李家超表示政府非常重视,香港确实存在弱势群体,政府已在福利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相信大多数人仍有能力自力更生,但如果某些市民生活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政府有社会保障机制支持,会提供相应帮助。
(点新闻记者周禹含报道)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