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举行。以“智创湾区 产研共融”为主题的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12月6日—8日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开幕式和主论坛将于12月7日上午在广州南沙举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亦乐介绍,目前已确认出席的重要科学家达5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39人。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阳江、惠州等地举办的多场分论坛与特色活动,将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话题展开探讨;继续举办“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为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搭建精准匹配的合作平台。

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郭亦乐介绍,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突出前瞻性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水平开放合作三大特点,将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脑机接口及类脑智能等前沿话题和“卡脖子”领域,展开一系列前瞻性探索。
主论坛邀请图灵奖得主、国内外知名院士、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主旨演讲,开展高水平“头脑风暴”。
围绕推动绿色能源与科技创新双向融合,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举办能源体系建设、碳中和、海洋科技等分论坛;围绕提供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思路、新方法,将设置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系统与产业创新应用、低空经济等分论坛;围绕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将组织科技文明与共建幸福、女科学家、人才高地等分论坛及“科学有Young”等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围绕集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将开设科技金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数字生命与健康等分论坛,助力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同时,论坛将继续秉承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的理念,探索举办“全球技术经理人大会”“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交流会”等活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国际开放合作良性互动,为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高地搭建舞台。
中国科学院组织
123个项目参加对接会
中国科学院继续担任论坛指导单位,并深度参与本届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中国科学院在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报告。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海介绍,中国科学院先后在广东布局了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今年将有5个投入运行,加速器驱动嬗变、散裂中子源二期等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建设。
这些大设施在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散裂中子源累计注册用户9200余人,完成268家单位的2285项实验课题,重点支持航空航天、高铁船舶等高科技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两个大设施在2024年12月正式启用后,已经开始在类脑智能、脑机接口、生物制造等领域发挥策源作用,为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也将继续举行。本次对接会重点围绕广东省产业所需和中国科学院所能,在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百千万工程”等7个领域,邀请中国科学院下属33个研究所共计123个重点项目参加。
深视新闻综合自南方+、南方日报
编辑 / 谭诗靖
审校 / 李天南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