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你听说过“拉远镜”吗?最近,拉远镜成了一些家庭的新晋护眼标配。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它被宣传为“防近视神器”,称其可通过光学原理将读写距离模拟拉远,从而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辅助预防近视。
真的有这么神吗?恐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此,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请教了眼科专家。
电商平台截图
“拉远镜”的防控效果尚未经临床证实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拉远镜”,记者发现其价格从一千到三四千元不等。产品主要由反射镜或透镜组构成,商家宣称通过光发射原理,可以把桌字上的书本成像“拉远”到3至8米外,通过模拟看远状态缓解眼疲劳,从而预防近视。类似概念的还有“读写台”等产品,卖点都是“用眼距离延伸”。
那么,真有这样的功效吗?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院长张君多年来为上千名青少年提供近视防控指导,他分析道:“拉远镜通过光学组件把近处物体的成像推远,从技术上讲是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眼睛看近时产生的睫状肌持续紧张,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辅助作用。但原理科学并不代表对近视防控的临床科学。判断一类医疗器械或光学产品是否具有近视防控作用,需基于三大临床指标:安全性、有效性与可重复性。其中有效性必须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并经统计学分析予以确认。”
据张君了解,截至目前,拉远镜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 。“现有证据多为小样本观察或理论推导,尚未达到临床公认的有效性标准。”从理论到临床的“落差”,根源在于近视形成机制本身尚未完全明确。“全球研究数十年,近视成因仍无定论。因此,现阶段临床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角膜塑形镜、哺光仪等,都是在广泛临床中偶然发现其近视防控效果的,而不是从单一原理直接推导而来的。”
缓解视疲劳不等于防控近视
“如果一款产品只能缓解视疲劳,却定价数千元,又无法提供防控近视的临床证据,那它确实带有智商税的属性。”张君提醒,家长应保持理性,要搞清楚,“缓解视疲劳”不等同于“防控近视”。在购买防控近视产品前,应咨询专业眼科医生,根据孩子的眼部实际情况做决定。
此外,拉远镜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孩子,对于存在斜视、双眼视功能异常等问题的孩子,使用这类设备甚至可能加重不适、影响视觉发育。
在张君看来,防控近视没有“神器”,真正起效的始终是“医学手段+行为干预”的组合策略。他建议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入手:首先,若孩子已近视,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经过临床验证的医疗产品;其次,需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坚持“30~40分钟看近、5~10分钟远眺”的用眼节奏,避免睫状肌持续痉挛。最关键的是每天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时间,“即便只是散步或玩耍,自然光线也能有效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抑制眼轴变长。”
此外,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尤其重要,孩子在写作业时应保持正确坐姿和充足光照,避免在晃动的环境中读写。
最后,他还强调定期专业检查的重要性。“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半年一次、学龄儿童每3~6个月一次接受视力、眼轴等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才能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记者 刘千 )
原稿点击:“拉远镜”成护眼新宠?是真能防近视还是“智商税”?专家重要提醒-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