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影响有限” 的嘴硬到 “求协商” 的软话,韩国造船业的抗压能力简直比纸还薄!
10 月 22 日,韩国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连夜连线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全程低姿态。

要知道,就在一周前,韩华海洋还跟着韩国政府硬气表态,仿佛能轻松扛过中国制裁。
可谁能想到,这家韩国最大造船企业的美国子公司刚被列入制裁清单,股价就单日跳水 5%,126 亿人民币市值凭空蒸发,连带着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同行都跟着慌了神。

韩华海洋把 “吃饭砸锅” 玩得明明白白。一边靠着中国供应链续命,50% 的船用钢材、核心柴油机全从中国进口,甚至 LNG 船技术都要和上海外高桥联合研发。
一边却主动当起美国的 “马前卒”,不仅砸 50 亿美元收购美国造船厂,还在对华 301 调查中积极递证据,帮着美方打压中国造船业。

中国的反制堪称精准打击,直接掐住了韩国造船业的 “七寸”。
制裁令切断了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的中国物资供应,韩国产业部紧急承认:一旦断供持续,造船成本将飙升 30%,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
更讽刺的是,韩国原本指望美国兜底,结果五角大楼只轻飘飘甩了句 “尊重市场规则”,连替代供应链的影子都没见着。

更让韩国扛不住的是,全球造船业的天平早已倾向中国。
即便 9 月韩国靠高附加值船舶缩小差距,市占率仍比中国低 1 个百分点。
没了中国的廉价钢材和零部件,韩国船企要么报高价丢订单,要么亏成本保产能,所谓的 “造船优势” 瞬间成了笑话。

短短 8 天,韩国就从硬刚模式切换到求饶模式。吕翰九在视频会议上连多余的话都不敢说,只反复强调 “希望保持沟通、积极协商”,连稀土出口受限的问题都顺带求着解决。
可面对这位曾怼得美国财长下不来台的李成钢,中方全程只听不表态,连一句正面承诺都没给。

其实韩国心里比谁都清楚,和中国闹僵的代价根本承受不起。中韩年贸易额超 3000 亿美元,不仅是造船供应链的关键,还是韩国半导体的最大市场。
更别提两国刚在 FTA 谈判中就基本方针达成共识,眼看合作在即,却被韩华海洋的操作搅了局。

美军原本承诺的 12 艘军舰维修订单砍到只剩 3 艘,美国国会的豁免法案迟迟不通过,韩华海洋 1500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成了泡影。三大船企连夜自救。
现代重工紧急从中国采购 20 万吨钢板,三星重工暂停承接美国新订单,大宇造船直接裁员 10%。

说到底,这起事件就是一堂生动的 “教训课”:做生意得守规矩,不能把损害他国利益当筹码;大国博弈中更别想着 “两边下注”,没有谁会容忍背后捅刀的行为。
中国的制裁既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故意针对,而是对 “吃饭砸锅” 者的合理回应,既精准打击了涉事企业,又给双边关系留了转圜空间。
任何国家和企业都别低估中国的反制能力,损害中国利益换不来好处,只会砸了自己的脚。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