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7月3日电 (刘陆)2日,“碣石驻跸海岳秦风——秦与秦的三十六郡之辽西郡文物特展”在秦皇岛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精选138件珍贵文物,涵盖秦兵马俑、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多种类别,生动展现秦皇岛地区从“燕之地”到“秦之郡”的历史蜕变。
图为兵马俑吸引参观者驻足。 秦皇岛博物馆 供图
碣石求仙——秦皇东巡的终点
本次秦兵马俑的到访,正是重走了当年秦始皇的东巡之路。从先秦时期开始,位于当今秦皇岛地区的“碣石”就已是传说中的求仙圣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到访碣石,求仙问药,命丞相李斯题刻《碣石门辞》,秦皇岛这座城市也因此得名。在秦皇岛东部及周边短短30公里的海岸线上,现已发掘出三处秦汉皇家行宫遗址。
图为兵马俑吸引参观者驻足。 秦皇岛博物馆 供图
皇宫瓦当——千里江山的实证
除兵马俑外,本次展出还有一大亮点,即分别来自西安秦始皇陵、秦皇岛秦行宫出土的2件夔龙纹大瓦当,实现历史首次“同框”。秦皇岛东10公里秦行宫遗址出土的秦代大型瓦当直径52厘米,高37厘米,长68厘米,两条造型奇异的浮雕夔龙纹组成当面图案,其尺寸与图案无不彰显出皇家气派。取样分析表明,该瓦当系用秦皇岛本地陶土制作。与一旁展出的秦始皇陵夔龙纹大瓦当相比,两者外观惊人相似,显示出秦帝国与秦文化的强势扩张。
图为参观者进行参观。 秦皇岛博物馆 供图
秦篆同文——华夏一统的史诗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政策。文字上用秦小篆取代各国地方性的书写方式,并在汉代得到延续。本次展出中,另一件用秦篆书写的“千秋万岁,与地毋极”瓦当,同样出土于秦皇岛东10公里的秦汉行宫遗址。与其并排展出的,是来自西安出土的秦篆书“千秋万岁”瓦当。千里之遥两件文物,相同的字体与句式,正是秦汉时期华夏一统壮丽史诗的鉴证。两千公里的距离,两千年的等待,这对瓦当“兄弟”终于通过本次展览见面。
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秦皇岛旅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昕介绍说,秦皇岛有着厚重浪漫的人文底蕴、天赋异禀的旅游资源,此次展览将是市民游客的又一文旅盛宴。展览清晰勾勒了秦皇岛在秦代“大一统”进程中的关键地位——从燕文化与孤竹文化的交织地,到秦代交通系统中驰道的重要端点,最终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展览所诠释的,“百代皆行秦政”的历史逻辑,在此化作可触摸的文物与可感知的文明脉络。(完)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