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狠,五常仅中国没入局,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抄俄罗斯的底

8月中旬,乌克兰中部城市克列缅丘格再一次遭到俄军夜袭,这是普特会之后俄罗斯对乌后方的新一轮打击。

普京的态度很清楚:不急着停火,也不打算马上给西方一个台阶,这样的“拖”字诀,其实就是在战场上制造持续压力。

为什么要拖?因为拖下去,西方的财政和政治消耗更大。

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急得团团转,他必须把俄乌冲突摆平,才能在国内给选民一个交代。欧洲则更惨,能源依赖、财政空洞、政治撕裂,哪一样都压得他们透不过气。

普京心里明白,不把火候烧到他们顶不住,就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换来真正的筹码。

这时俄外长拉夫罗夫抛出一句话:“希望中国、英国、法国等国一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担保。”字面上是呼吁集体参与,但潜台词就是要点中国的名。

可问题是,中国没急着答应。普京想拉中国上桌,中国却在等。等的就是那个最佳时机,当西方撑不住、所有目光不得不落到中国身上的时候,中国的角色才最有分量。

和普京的“拖”相比,特朗普表现得像是在抢时间,美媒透露他正努力撮合普京和泽连斯基在8月底前直接会面。

可这种安排,到底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只是一场政治秀?

特朗普最近的态度,甚至被美国媒体形容为“卑微”。为了让普京配合,他放下了不少面子,原因很直接,他必须拿到停火红利才能在竞选里打出“我比拜登更能管事”的牌。

可另一边,他却在能源问题上对中印使劲施压。

结果挺尴尬,印度那边确实收缩了进口量,但中国这边根本不买账。彭博社的数据摆在那儿:自8月以来,中国每天进口的乌拉尔原油高达7.5万桶,是之前的四倍。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一边哄普京,一边吓唬中国。

现实却是,他的两头操作越来越难维持,普京可能把中国当作筹码摆在桌上,而中国压根就不按他的剧本走。要是真到谈判那一步,特朗普要么得承认中国的不可替代,要么就得看着会面流产。

对比俄美两边的算计,欧洲更像是一锅粥,法国、英国不断放风,说要研究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甚至有人提议派地面部队。但光说容易,真要出兵,就成了烫手山芋。

欧洲的矛盾可以说是三重叠加:第一,军事实力跟政治承诺对不上号。喊得震天响,可能派得出的部队和武器有限。第二,内部意见撕裂。东欧国家担心俄罗斯,拼命拱火,西欧则精打细算,不想深陷泥潭。第三,对美国既依赖又戒备。跟着美国走是无奈,怕被特朗普甩锅更是心病。

这种状态,让欧洲成了局势里的“搅拌机”。既想表现得强硬,又害怕真下场的代价。

普京自然也看准了这一点:欧洲喊得再大声,最后还是要在内部分裂里耗掉时间和精力。

就在普京发狠、特朗普急切、欧洲乱作一团的时候,中国的选择显得格外耐人寻味。彭博社的报道引发轰动,说中国在“抄俄罗斯的底”,趁着俄油低价大规模买入。

从数据看,8月以来中国进口乌拉尔原油量飙升,这不是小动作,而是一场有意的布局。表面看是经济操作,实际上是战略考量。对中国来说,本来就有庞大的能源需求,俄油价格低,自然要买。更重要的是,长期合同和价格优势能在未来形成稳定筹码。

政治上中国没有直接卷入战争,把主动权留在手里,把筹码放到未来的谈判桌上。这就是“可见手与不可见手”的结合。

可见手是能源合同、市场布局,不可见手是入局的时机和角色选择。普京希望中国赶紧站出来,特朗普想逼中国下桌,欧洲盼中国替他们兜底,可中国偏偏按兵不动。

因为中国要等的,不是别人给的邀请,而是那个真正能改变局势的临界点。一旦那一刻到来,中国就能以调停者、保障者、甚至未来重建主导者的姿态入场。

那时候中国不是帮谁解围,而是替未来定调。

从克列缅丘格的夜袭,到特朗普的匆忙会面,再到欧洲的内耗,这场大戏的节奏其实已经很清楚:普京在拖,特朗普在急,欧洲在乱,而中国在稳。

所谓“抄底俄罗斯”,在美媒眼里是政治炒作,但在现实里,就是中国利用局势稳住自己,攒足未来的底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中国   俄罗斯   发现   欧洲   乌拉尔   乌克兰   美国   筹码   政治   未来   局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