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7月4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32%,深成指跌0.25%,创业板指跌0.36%。全市场成交额14545亿元,较上日放量1210亿元。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板块题材上,跨境支付、银行、游戏、电力、钢铁、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固态电池、有色金属、美容护理、风电设备板块跌幅居前。截至7月3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18404.6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3.82亿元。
债市动态:
7月4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1%,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3%,5年期主力合约涨0.02%,2年期主力合约持平。
ETF指数资金流向:
7月3日,宽基板块:科创50ETF资金净流入5.49亿元,中证A500ETF净流入20.36亿元。行业和主题:互联网ETF净流入11.29亿元、券商ETF净流入8.75亿元,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出3.68亿元。7月4日,A500ETF嘉实(代码:159351)成交额为34.06亿元,嘉实科创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为18.78亿元,嘉实中证500ETF(代码:159922)成交额为4.52亿元,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ETF(代码:159638)成交额为0.37亿元,科创医药ETF嘉实(代码:588700)成交额为0.32亿元。
二、今日聚焦
1、光伏重磅!工信部发声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近期,钢铁、光伏等板块显著升温,市场情绪提振的背后,是各行业纷纷吹起“反内卷”号角。伴随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内卷式”竞争治理,强调“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光伏、钢铁、水泥行业已迅速开展减产工作。日前,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再次明确将引导光伏企业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国家税务总局:前5月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及退税6361亿
中新经纬电,1-5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今年以来,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依托税收大数据深化拓展“政策找人”,持续推进政策精准落地;完善政策落实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对基层一线反馈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实行“直联快反、直报快答”;健全优化税费优惠政策对接外部门获取数据工作机制,加强与外部门数据比对分析,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确保应享尽享。
3、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商务部宣,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5年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
4、国家药监局: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 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其中提到,科学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审评要求,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加快制修订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种植用口腔骨填充材料和镍钛合金血管内植介入等相关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多病种、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或者审评要点;简化核心算法不变而算法性能优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变更注册要求;探索完善采用测评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性能评价要求;对在不同平台注册的同一人工智能软件功能,若能证明平台的等同性,简化审评要求。研究人工智能、生物芯片等技术在生物材料医疗器械性能及安全性评价中应用。修订高端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探索高端医疗器械使用电子说明书的路径和要求。(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华西证券:情绪消费红利驱动千亿IP市场扩容,头部企业全球化布局成关键
华西证券发布研报称,情绪消费红利(人均收入、闲暇、代际更替)驱动千亿级IP市场扩容,但中国仍处早期(人均消费为美国60分之一)。头部企业需通过IP情感化设计(Labubu)、跨媒介开发(乐园/影视)及全球化布局(泡泡玛特海外收入+375%)抢占增量。
天风证券:看好进取+进化下港股中概整体估值重估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看好进取+进化下港股中概整体估值重估。1、天风证券认为中概互联网估值在全球比较具有吸引力,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优势显著。2、天风证券认为与此前互联网公司更为看重股东回报水平不同的是,2025年中概互联网重回进取和进化。3、天风证券认为AI业务的布局在提振中概互联网公司总体估值水平的同时,也有望助力互联网公司增效。
债券市场:
中信证券:年内央行或仍有降息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年内央行仍有降息空间,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持续,推动资管机构负债端扩张,提升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在短端利率波动有限的情况下,中长久期信用债更具优势。随着信用债ETF产品落地,主动型信用债基金有望扩容。当前中长期信用债基主要由机构持有,但FOF资金增长及‘存款搬家’趋势将带来增量资金,提升相关债券基金的投资性价比。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