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次掀桌,美拒缴1167万港务费,特朗普一口咬定:政策出问题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


美国一艘豪华邮轮,原计划的行程要停靠上海港,日前却突然取消了挂靠计划,瞬间引起不小的关注。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艘船原本按照行程安排将在中国靠岸,但在中方提出,需要缴纳大约1167万元人民币的港务费后,对方选择了放弃靠港。

特朗普对此也表达了不满,承认此前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存在问题,称其影响了美国国内经济,这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是中美博弈又一次升级的集中体现。

但事情的问题真是因为我们吗?其实不然。

十月中旬 ,美国交通运输部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为理由,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商船、货轮征收额外港口费用。

这笔费用并没有明说是针对中国,但从征收对象、时间节点和影响范围来看,几乎可以明确是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制的,美国方面没有直接用“关税”这个词,而是换了个方式,换了个说法,实质上还是在给中国企业设置门槛。

这项新规出台之后,中国方面的回应非常直接,中方决定对进入中国港口的美国籍船只进行对等收费,金额标准基本按照美方的处理方式来计算。

于是,就出现了这艘被卡在中间的美国邮轮事件,这艘邮轮原计划在中国多个港口停靠,其中上海是最核心的一站。

但由于中方按新规要求其缴纳约167万美元的港务费,船方最终决定取消靠港,这个举动不仅让邮轮上的旅客损失了计划中的行程,也直接把中美港口费之争推到了台前。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节奏看,双方动作都很快,几乎是你出招我还手,没有任何犹豫,这种节奏已经不是试探,而是在明确传递立场。

美国想用港口费限制中国船舶进入,降低中国航运企业在美的运营效率,中国则通过对等反制,让美国企业也感受到实打实的经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争端发生的时候,特朗普在一次专访里突然承认了一个很少有人听他说过的话,他表示,当年他大力推动的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问题。

这些关税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让中国付出代价”,反而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了更多成本,他还承认,这种方式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有效。

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表态,要知道,在他当政时期,特朗普一直把对中国加税说成是“最有效的谈判工具”,甚至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关税是美国的“王牌”。

当时他的逻辑是,通过加税逼迫中方让步,进而实现制造业回流,但现实却没有按他的剧本走,加税之后,美国的通胀压力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很多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反而陷入困境。

这次的港口费争端,可以看作是美国政府在传统关税之外寻求新工具的尝试,换句话说,美国可能已经意识到,继续加税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弹,不如换个方式,绕过税收体系,直接从物流环节下手。

港口费用不像关税那样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更容易在执行上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影响会小,特别是对那些依赖国际航线的中美贸易企业来说,这种新的隐性壁垒可能带来比关税更复杂的应对难度。

而除了港口费这个事件本身,它还牵扯出一个更大的背景,那就是中美之间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上的较量,近年来,美国频繁以“供应链安全”名义推动制造业回流,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从芯片、光伏到电动汽车,再到港口运输,美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政策,目标就是把关键产业链逐渐从中国转移出去,这次的港口费政策,也可以理解为是这种战略思路的延伸。

但问题在于,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哪个国家单方面想改就能改的,中国在航运、制造、基础设施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是全球物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想通过提高港口费用来阻止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最终影响到的可能不仅是中国企业,也包括大量依赖中国产品的美国企业。

这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零售和电商行业,大量商品从中国制造,再通过海运进入美国,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上升,都会传导到商品价格上。

而美国国内目前正面临通胀压力,如果港口费这种新政策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当地消费者。

中美之间的港口费争端,其实也并不是一朝一夕了,早在几年前,双方就围绕航空航线、海关检查、技术出口等问题有过多次博弈。

每一次争端都会带来新的摩擦点,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互动方式,这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发生在中美关系相对敏感的时刻,双方都在试图重新定义彼此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可能还会继续在“看不见的手”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行政手段、监管措施、技术限制等方式,间接对中国企业施加影响,而中国方面的策略则是以对等原则进行回应,避免形成单方面让步的局面。

这件事的发展还没结束,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案例出现,比如美国是否会扩大港口费用适用范围,中国是否会对更多类型的美国船只采取同样措施,这些都值得持续观察。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费用争端,而是中美在贸易、航运、政策等多个维度上的一次较量。

从邮轮临时取消靠港、到特朗普承认问题、再到双方新政迅速落地,这一连串事件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博弈链条,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明确的信号,每一次出招都带有战略意图。

对于企业来说,可能要重新考虑运营路线和成本模型,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看到新闻标题,但实际影响最终很可能会体现在商品价格、物流时效以及服务体验上。

总的来说,这次港口费用之争是中美间一个新的交锋点,也可能只是更多摩擦的开始,双方都没有退让的意思,也都在快速调整策略。

接下来是否会有新的措施出台,还要看政策动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美之间的经贸博弈,还远没有到落幕的时候。#头条媒体人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 - 发布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正式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

·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布会 - 公布对美国船只实施对等港务费征收的反制措施声明

· 特朗普接受媒体专访录音 - 承认高关税政策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始采访

· 上海港务局官方通告 - 确认美国豪华邮轮因拒缴港务费取消挂靠的具体事件记录

·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 - 公布以供应链安全为由对中国船舶加征费用的执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财经   港务   中方   政策   美国   中国   港口   中美   关税   邮轮   争端   费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