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荷兰在光刻机这事儿上跟着美国走,荷兰有个公司叫阿斯麦,是全球光刻机老大,主要生产那些高端芯片制造设备。
这事儿起源是美国从2018年底开始施压荷兰,别让阿斯麦卖极紫外光刻机给中国。那时候,美国政府列出一堆所谓安全理由,荷兰那边犹豫了会儿,但2019年就同意了,停掉最先进设备的出口。
阿斯麦的那些机器,本来是中国半导体厂急需的,结果仓库里的货都停发了。中国外交部当时就抗议,说这干扰正常贸易。2023年1月,荷兰、日本正式加入美国阵营,贸易部长在议会宣布决定。

3月,新出口规则出来,阿斯麦的浸没式光刻机也上管制名单。销售团队只好取消订单,中国企业采购受阻。6月,荷兰正式发布限制,阿斯麦的部分深紫外设备不能卖了。中国商务部马上回应,表示强烈反对,强调这会逼中国加大自主研发。7月,管制落地,阿斯麦调整生产计划,中国市场份额下滑。
2024年1月,阿斯麦几批对华出货被叫停,因为荷兰政府部分撤销许可证。6月,美国官员去荷兰谈,进一步收紧规则。9月,中国对荷兰新管制表示不满,商务部说这破坏合作。中国没干等着挨打,而是加码投资半导体,研究机构资金翻倍,推动光刻技术攻关。外交上,中国多次向荷兰提出抗议,指出这不利于全球供应链。

彼得·温尼克在位时,没少为这事儿发声。2022年12月,他公开说阿斯麦已经让步够多了,美国还想禁更多设备,这不合理。因为美国芯片厂商还能从中国赚25%的收入,阿斯麦却被单方面限制。
2023年1月,他在采访中称出口禁令是地缘政治问题,会伤到荷兰企业。2024年4月退休前,他又说美国限制维修中国设备,会影响阿斯麦盈利,但公司还能应付。中国这边,面对封锁,没选择低头,而是转向自力更生。
2023年,中国芯片制造设备进口大增93%,达到87.5亿美元,光刻设备也涨了不少。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342亿美元,占全球30.3%。2025年,自给率预计到50%,企业开始用国产替代品。荷兰站队美国后,阿斯麦股价波动大,2024年10月,展望显示中国销售降到20%。中国商务部对荷兰扩展控制表示不满,说这不利于互利共赢。

2024年12月,阿斯麦公布更新管制影响,预计2025年销售还在预期内,但中国业务受重创。公司转向其他市场,像是东南亚和欧洲。2025年1月15日,荷兰宣布4月1日起收紧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阿斯麦得向荷兰政府申请许可证,而不是直接跟美国。中国半导体产业没停步,进口继续增长,重点投向国产光刻机研发。
2月,有报道说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阿斯麦供应链,因为稀土是关键材料,阿斯麦得找备用来源。10月,中国实施更严稀土规则,需要审批出口,这让阿斯麦生产成本上升。
荷兰政府还排除阿斯麦对华销售从某些双重用途出口数据披露,意思是这些交易不公开报告。彼得·温尼克退休后,偶尔在论坛上说两句,但公司新CEO克里斯托夫·富凯接手,继续应对管制。公司整体运营没崩,中国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半导体产量没大降。

中国回击方式挺务实的,先是外交抗议,商务部多次发声,说荷兰做法破坏贸易规则。2024年9月,荷兰禁阿斯麦维修中国部分设备,中国表示极度不满,警告这会反噬荷兰经济。因为阿斯麦从中国赚的钱不少,禁维修等于丢掉服务收入。
中国企业转而开发替代技术,像是用多重曝光方法优化老设备,或者投资极紫外原型机。政府基金注入上千亿,支持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攻关。结果是,中国芯片自给率稳步升,2025年预计一半设备国产。

稀土这张牌也用上了,2025年10月,中国禁止内克珀利亚出口某些产品,这家公司是荷兰的,影响他们供应链。中国没搞对抗升级,而是专注内部突破,半导体产业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链条。
中国应对策略是加大研发投入,2023到2025年,半导体基金规模翻倍,企业专利申请激增。荷兰跟着美国走,结果阿斯麦2025年净销售预期下调,中国市场从关键客户变成受限区。

公司在北京设维修中心,试图维持关系,但管制让维修受限。中国企业没闲着,开发出性价比高的光刻设备,满足中低端需求。高科技领域,合作本来是王道,但荷兰选择站队,逼中国加速创新。
荷兰跟着美国压中国光刻机,没完全成功。中国抗议加研发,双管齐下,半导体保持竞争力。未来看,合作比对抗好,但当前格局下,中国自力更生是关键。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