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华盛顿凌晨时分,一纸通牒横空出世。美国商务部罕见地将最后通牒时间定格在10天之后。全球稀土市场的神经,瞬间被拧紧。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底层动力。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掌控全球稀土供应链的70%以上。美国国防部6月2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稀土短缺预警指数已达十年来最高值。智能制造、军工航天、芯片半导体、绿色能源,哪一个领域离得开稀土?美方对未来武器、芯片等领域面临原材料断供的焦虑,已在华盛顿决策圈蔓延。
6月下旬,全球稀土现货价格暴涨12%。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日交易量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新高。美国商务部紧急发函,中方必须在10天内取消对优质稀土出口的所有限制,否则将采取“史无前例”的报复措施。彭博社援引白宫高层匿名消息称,这一“最后期限”极不寻常,美方对此次交涉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强硬”。
几乎在美方发出最后通牒的数小时后,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王毅外长以四个字回应:“自信、从容、坚定、合作”。没有冗长的外交辞令,只有直面压力的冷静姿态。现场外媒一度哗然。王毅的表态,既是对美方压力的直接回应,也是对全球市场的信心释放。
中国政府立场清晰:稀土出口政策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旨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稀土不是“战略武器”,但绝不容许被用来威胁中国国家利益。王毅强调,任何极限施压都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剧全球供应链风险。
美国的10天期限,不只是给中国的压力,更是全球产业链的警报。6月30日,东京、首尔、柏林的主要高科技企业股价集体波动。大宗商品市场资金流向稀土板块,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多家投行紧急调整风险敞口。日本多家企业高管公开表示,“如果中国限制持续,全球高端制造业都将面临供应链危机”。
美国“最后通牒”背后,是对高科技产业“卡脖子”困境的焦虑。2024年底,美国本土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的产能提升项目因环保审批受阻,实际产量仅恢复至预期的65%。美国国防部今年上半年已将稀土列为一级战略物资,但短期内难以实现自主供应。中美贸易专家分析,美方此举更多是“谈判筹码”,意图争取更多话语权。
北京与华盛顿的外交博弈并未止步于稀土。2025年6月下旬,日经新闻披露,特朗普有意在年内携美国大型企业高管访华,规模堪比5月中东之行。中方则计划在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期间,邀请特朗普与普京同台。美国鹰派如国务卿鲁比奥,则多次公开反对特朗普访华,担忧美国在中美关系“破冰”中丧失筹码。
6月下旬,中美就稀土出口与出口限制达成初步谅解,双方签署新一轮经贸协议。协议内容涉及稀土出口配额、美国部分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的阶段性调整。但短短几天后,美方“变脸”,提出10天内取消所有稀土出口限制的要求。外交风云骤变,全球市场紧张气氛再度升级。
俄总统普京确认出席北京阅兵,日本媒体警告“中美俄三国元首齐聚北京,将给日本带来外交挑战”。日本共同社评论称,稀土问题正成为中美大国博弈的“新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战争”已经打响。
稀土限制并非中国首次出手。2010年起,中日钓鱼岛争端时中国曾短暂限制稀土出口,日本高端制造业一度受创。此后十余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试图“去中国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加速本土稀土矿开发,但因环保、成本、技术等难题,至今难以形成规模化供应能力。2025年,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依然“东强西弱”。
中国稀土企业正在推进绿色环保技术升级,力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既是对国内资源保护的考量,也是对全球市场的责任。业内专家指出,稀土“卡脖子”问题短期内难以破解,任何极限施压只会催生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美国最新通告发布后,欧洲多国呼吁中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避免“资源武器化”导致产业链灾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稀土供应若发生断崖式中断,全球高科技行业损失或超2.8万亿美元。
10天期限,像一把无形的刀悬在全球产业链之上。中国的“自信、从容、坚定、合作”,是面对极限施压的底气,也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稳定器。美方选择强硬,能否真正“倒逼”中国让步?国际市场仍在观望。
未来数天,稀土牌还会打到多远?全球高科技产业能否经受住这场供应链“压力测试”?每一个节点,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10天之后,答案即将揭晓。
参考资料:真急了!美国被曝将请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中方进一步严打战略矿产走私
2025-05-09 23:13·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